第(1/3)頁
第一是靠關系和背景,搞來市場最緊俏的物資,談談笑笑,吃吃喝喝之間,就把批發文拿到手,把錢賺到手。
第二就是靠眼光好,腦瓜靈,善于鉆營和打探分析政策。
總能提前在踩準政策,在即將熱門的領域先走一步,然后等到政策到位時候分一杯羹。
第三就是靠能吃苦,膽子大,靠著一腔熱血闖蕩江湖,冒著人身安全的風險,甚至是法律風險,從遙遠的地方搞到俏貨,違禁品,然后弄回來賺差價的。
基本上,這就當下京商的生存狀態,多以倒買倒賣的投機生意為主,主打的就是一個短平快。
畢竟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特色,一個時代也有一個時代的特色。
現在的京城,能夠做到目光放遠,愿意穩扎穩打搞實業的人很少。
這即是因為自古以來,生活在天子腳下的京城人普遍迷信權力,喜歡沾公家的光,走捷徑。
也因為當下大多數經商之人,普遍還沒來得及完成原始積累,根本還沒到考慮長期發展方向的階段。
要知道,真正的大生意那是需要雄厚資本的。
而交朋友,穩立足,攢庫存,擴規模,也都需資本當道。
如果沒有足夠的金錢,何談長遠?何談事業?
就只能只顧當下,以這種模式來追逐短期的效益。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不過對于寧衛民這個錢多得已經快要藏不住的異類來說,這些局限就統統不存在了。
其實他所需要的,不過是一個對民營資本開放的信號罷了。
現在政策上頭給了,終于允許國內的私營企業粉墨登場了,
那么厚積薄發的寧衛民,自然就迫不及待地指使下屬開始跑馬圈地,對自己早就看好的產業出手了。
1988年4月11日,原先隸屬于皮爾卡頓公司策劃部的顧明海,開著自己的桑塔納帶著兩個跟班兒,驅車來到HD區,最熱鬧的中關村大街。
這條京城西北郊不足一千米的馬路,不但是中關村的“起點”。
此時也已經是全國頗有名氣的中關村的電子一條街。
在這里,路邊翠茂的枝葉散發著濃濃春意,連空氣中都彌散著改革和科技的新鮮味道。
隨著京海、科海、四通、信通等幾十家科技企業相繼出現,讓“兩通兩?!背蔀榱诉@個時代,這條大街的特殊符號。
尤其是一個月之后,中關村將要正式被劃歸為“京城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
這就更預示著,京城的高新技術產業規模即將迅速擴大,這里會承載更多高新產業的“根據地”。
只不過目前落戶于這條街上的高科技公司,多是以倒賣進口電子元器件為主要業務方向,多大多都是以中間商營業部的形式出現的,而且規模并不大。
尤其因為銷售的產品價格昂貴,每個公司每日來詢問的人雖然不少,但每個月不過幾萬塊,十幾萬元的銷售業績。
哪怕此時已經大量開始生產自主研發的漢卡,在港城開辦了分公司的聯想,也依然顯得單薄而寒酸。
總的來說,這條街還是以大集交易的形式出現的。
由于計算機辦公遠未到普及的程度,人們的思想意識存在著局限性,而且關鍵性指導政策尚未出臺。
目前就連這里的從業者,都有很多人,不是很看好自己行業以及這條街的未來。
這里的高新企業無論從規模還是品牌形象,以及經營場所上來看,都給人以一種土得掉渣,像極了江湖騙子的感覺,
所以,這就給寧衛民和他的人,提供了難能可貴的投資機會——這里的租金低得可憐,大可以在此跑馬圈地,領先所有人率先發力。
而寧衛民在注冊了一家貿易開發公司后,第一步的計劃,就是要在這里率先開辦第一家正規的電子市場,而小顧就是這個項目的執行代理人。
寧衛民給小顧下的指令也很明確。
讓他先在中關村大街上找一個適合辦大市場的地方簽個長約。
然后就大興土木,辦個合法合規的正規市場。
防火、防盜、防欺詐,保質、保量、保安全,都要做到位。
寧衛民不多的要求就是簽約時間起碼十五年起步,最好臨街,地方夠大。
至于怎么才能盡快盈利,這個問題暫時不要考慮。
因為只要租金夠低,大不了還能當倉庫用的,寧衛民自己的關連企業就能消化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