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第二天,雙方又是一場血戰, 第三天又是如此。 不過后兩天袁軍攻勢遠沒有第一天那么猛了,所以死傷人數大大減少,但是對于曹軍壁壘的威脅自然也大大減少。 在曹操看來,把袁軍擋在官渡以北,待袁軍糧草不濟之后自行退去,這已經是預定的結局。 他們只需稍稍咬牙堅持一下就行,似乎也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 晚上,袁軍在袁紹主帳議事。 “三日,死傷四萬余眾,竟未曾摸上過城頭,”袁紹咆哮如雷,揮舞著衣袖怒道:“爾等是否用命?諸君是否心懷怯意?” 話雖然是對著文武諸將說的,但是聽在高覽張郃耳朵里卻尤其刺耳,兩人不免如坐針氈。 這前線指揮作戰的正是他們,袁紹的聲聲責問,不正是責問他們么? 大帳內一片寂靜,沒人說話。 不得不說,袁氏陣營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小算盤,始終無法擰成一股繩,這也是袁氏必敗的原因之一。 當然,這個局面也是由袁紹親手造成的。 “如之奈何?如之奈何?”袁紹見所有人都成了悶葫蘆,更是憤怒不已。 “明公!”這時候沮授站出來道:“曹氏修建壁壘高大,以上凌下,易守難攻。 我等地處劣勢,再攻打下去,恐怕死傷更眾。” “那是自然,”袁紹點頭道:“即使用弓箭射,我方也是以下攻上,地勢不利。 公與你說,可有何妙計?” “主公何不用圓木搭建樓櫓,高度需高過對面曹軍之壁壘,然后令兵士在樓櫓之上射往曹軍陣地,如此,我方豈不是占據了地利之勢?” 若在從前,沮授提出這樣的主意,袁紹定然會一句話反駁回去,用箭射又射不破曹軍攻勢壁壘,射來何用? 不過,經過這三天的血戰,袁紹也無法承受這么大的損失,所以沮授的計策也不失為一個辦法。 于是緊接著的幾天,袁軍待在大營里沒有攻城,曹軍還以為袁軍損失太大,準備撤去了。 結果,緊接著到來的一天,袁軍從大營里推出幾百個,底下鋪上滾木可以移動的樓櫓。 每一個樓櫓長約三丈,高約四五丈,要遠遠高于曹軍壁壘的高度。 那數百樓櫓連起來,就形成了連接在半空中的一座天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