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聲東擊西之策是荀攸出的,雖然失敗了,但是曹操自有容人之量,絲毫沒有怪罪荀攸。 曹操行事便是如此,若是事情失敗,便主動將所有責任都攬到自己身上,若是事情成功,便將功勞分給所有參與之人,并且不吝賞賜。 如此才能保證手下放心做事。 而與之相比,袁紹的行為則恰恰相反,有功勞是他袁本初的,有過錯卻是手下人的。 這也就是郭嘉荀彧等人不顧袁氏禮遇,斷然離開鄴城,投奔曹氏的原因之一。 此時的荀攸便是被曹操的寬容大度所折服,他這幾天夜不能寐的看著輿圖思慮對策,早已熬的雙眼通紅。 “白馬雖在黃河之南,但卻離我中原腹地太遠,相反,離一河之隔,袁軍屯兵之黎陽倒是很近。” 荀攸指著鋪在桌上的輿圖,手指徐徐移動:“主公即使親率大軍救下此城,但想要守住,需時時數百里運送糧草。 而袁軍只需隨便派出一支小規模軍隊,襲擾運糧通道,我方根本防不勝防。 故而在下建議,干脆棄守白馬,另尋與袁軍決戰之地。” “棄守白馬?”曹操凝神看著荀攸,他并非不能舍棄之人,為了防衛許都,他連整個兗州都能舍棄。 “公達之意,莫非是……敵進我退?” “正是如此!”荀攸點點頭,手指指在輿圖的一個位置,篤定道:“官渡,地處鴻溝上游,瀕臨汴水,為許都北、東之屏障,是袁紹進軍許都之要津和必爭之地。 若主公移師官渡布防,則縮短我方補給線,拉長袁軍補給線。 故而在下認為,我軍應退守官渡。” 曹操沉默了,他此前一直想著扼守黃河渡口,以擊其半渡。 可難就難在千里黃河,渡口很多,他曹氏兵本來就少,不可能駐守每個渡口。 如今荀攸卻給他提出了一個全新的理念,主動放棄黃河天險,退守到離許都不遠的官渡,如此便能消耗袁軍補給。 曹操掃視了其他幾位謀士一眼,想看看別人的看法。 這時候郭嘉點頭道:“在下以為,公達之言有理,退守官渡,與我益處良多,在下贊同。” 同時,剛剛到來的荀彧也微微頷首,顯然對這個方略也是贊成的。 雖然其余幾位謀臣雖然也有反對,但是有郭嘉荀彧荀攸認可,曹操以為已經夠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