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劉平提出自動讓賢,棗祗聽了不免心中暗自得意。 當初劉平沖他發了一通火,后來他又被曹操一通訓斥,讓他在手下官吏面前很抬不起頭來。 當時也有試圖溜須拍馬者,曾質疑過他的屯田策略。 可是如今屯田所獲如此豐厚,不僅讓那些質疑者閉嘴,若是連劉平都因此主動辭去籍田令之職,這豈不更說明他的屯田方略無比正確? 這時候夏侯淵在旁邊撇著嘴道:“平兒允文允武,辦事妥當,咱們許都新建,百廢待興,有多少大事值得去做,卻偏去做那勞什子籍田令干什么? 要我看,早該辭去了?!? “妙才這話倒有些道理,”曹操微笑著沖夏侯淵點點頭,又對劉平道:“當初讓你做了籍田令,本就是我一句失言,想來這微末之職也沒什么用處,還是早些辭去的好?!? 當初在洛陽,天子提出留一塊籍田親自耕種,產出作為祭祀祖先之用,并讓曹操推薦一位精于農事的官吏輔佐,曹操隨口說了一句,劉平寫過農書,結果那籍田令之職便落到了劉平頭上。 可是現在看來,劉平擔任這官職的確不怎么合適。 劉平的主要才能體現在軍事和內政上,讓他去給天子管理籍田,實在大材小用了。 那籍田不過是一縣之地,且產出全部歸天子所有,何必讓劉平把心思放在那些小事上? 借著眾公卿邀請棗祗代為管理籍田這件事,讓劉平趁機把籍田令之職給辭了,倒不失個上佳的選擇。 “如今袁紹于北方虎視眈眈,你與昂兒該將心思放在如何練兵上,你手下屯田兵已充為羽林軍,來日再調撥你一支軍馬好好操練,”曹操昂首儼然道。 “小婿謹遵岳父之命,”劉平點頭答應。 其實籍田令對他來說做不做也沒什么,他只是覺得曹氏屯田應該有更好的解決方案,既能安穩住流民,又能提高曹氏軍糧所得,所以才想到在籍田上推行他的辦法,當做試驗田。 至于能不能成功,他也說不準,即使失敗了也無妨,反正曹氏一統北方的進程不變就行。 最終曹操答應了杜襲的請求,同意讓棗祗代為管理籍田。 杜襲等人大為興奮,此時他們已經知道,棗祗在曹氏控制的地盤上屯田大獲成功,一縣之地都能收獲十八萬石糧食,這已經證明了棗祗在主導屯田方面的能力。 此時一石糧在八十錢上下,換算過來就是一縣之地能得一千四百萬錢左右,這作為內帑來說并不算多,但養活百十妃嬪也足夠了。 眾公卿由孔融荀悅帶頭,興沖沖的去皇宮,向皇帝諫言讓棗祗代為管理籍田。 御書房里,劉協正襟危坐。 “陛下,曹司空任用棗祗之策屯田,如今收獲豐盈,足以證明棗祗乃屯田能吏,陛下何不將籍田交由他打理,到時坐等收成即可,也不用劉公耗費那么多心力,到頭來收獲反而不如棗祗?!? 孔融首先站出來施禮上奏。 有棗祗成功經驗在前,天子必會欣然同意,畢竟哪個皇帝不想讓自己內帑豐足呢?誰也不會嫌自己錢多吧。 可是沒想到劉協卻板著臉,微微搖頭道:“棗祗屯田之策,官六民四,且只收青壯子弟耕種,其他老弱婦孺該如何? 其策看似收獲頗豐,卻是殺雞取卵,涸澤而漁之行為。 朕與劉卿曾經交代,朕寧愿不要那么多收成,也不愿讓籍田百姓餓著肚子為朕耕種?!? 劉協算是個仁慈君主,不愿與民爭利,寧愿自己少收一點,也不想讓剛剛安定下來的流民再次陷入流離失所之中。 更何況,籍田上按官四民六分成,已經遠高于從前了。 孔融沒想到皇帝會如此執拗,連忙急道:“陛下,棗祗屯田也不至于讓百姓餓肚子啊,要不然那些百姓豈能善罷甘休? 臣等做此打算,完全是為陛下著想啊。” “卿等好意,朕心領了,”劉協決絕的:“不過,要讓朕之籍田采用棗祗之策,朕不能答應。 劉卿管理籍田雖然松散,收成固然少了些,但百姓安居樂業,朕心滿意足?!? “陛下!”孔融拜倒,情緒有些激動道:“陛下后宮不能永遠只有皇后一人,將來為陛下選秀,宮嬪一應吃穿用度雖為陛下家事,但皆代表皇室顏面,不能寒酸,這花費不從百姓身上來,又能取自何處?” “若為供養后宮便需壓榨百姓,如此,朕寧愿不選秀。”劉協斷然道。 說來說去,又回歸到缺錢的老問題上。 籍田就那么多,所產出也大概能算的出來,皇帝仁慈,給百姓的多了,皇帝收的自然就少了。 當然,錢少有錢少的花法,大不了少選幾個秀女。 但是在孔融等人看來,皇帝后宮至少要按照《周禮》所載,至少要滿足一百二十一人,才能“聽天下之內治”,少了便是皇室衰敗的表現。 大漢皇室傾頹如此,在這些事情上也該沖沖面子。 “陛下!”孔融神色黯然的拜倒:“臣自投奔許都以來,深感舉步維艱,力不從心,臣愿辭去將作少府一職,懇請陛下準許臣告老還鄉?!? “臣也愿辭去黃門侍郎一職,”荀悅也在旁邊拜倒。 “臣也愿辭去……” “臣也愿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