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而除了這些槍械道具外,還有一部分則就比較特殊,甚至是比較危險了。那就是用于拍攝爆炸場景以及戰斗場景的炸藥炸點。 一般情況下,劇組中所使用的爆破材料都是汽油彈,說白了就是用礦泉水瓶中裝汽油,然后用點雷*引爆。 這種方式常用語拍攝一些影視劇的爆破場面,其中抗戰劇用的最多。而且這種方式雖然看上去威力比較大,但殺傷性比較小,相對比較安全。 更重要的是材料比較容易獲取,成本也比較低,所以被大量劇組所使用。 第二種那就是真實的乳化炸藥和黑火藥,甚至是戰爭中常用的TNT炸藥了。這部分炸藥的威力比較大,范圍比較光,殺傷性比較強,因此危險程度很高,所以基本上都是由專門受過這方面培訓的煙火師專人負責。 而且即便是這樣,國內對此管轄也比較嚴格,僅僅只有在申請獲批以及一些大型戰爭劇中才有可能用到。 而這次韓櫟他們在外景拍攝中將會有幾個實景爆破的鏡頭,這已經是專門委托給相關專業團隊進行負責了。到拍攝的時候,他們只需要按照導演的意圖進行布置,然后在鏡頭前爆破就行了。 整個過程中,不管是演員還是劇組的導演都接觸不到這些危險品,所以安全性還是有保障的。 而這也算是國內做的比較專業的幾個為數不多的行業之一吧,當然了也是特殊行業和國情需要。 此外呢,則還有一些炸點,這個的管理就沒有上面所提到的炸藥爆破那么嚴格了。所有的炸點都能通過渠道買到,而且安全性也很有保障。 簡單來說,這類炸點總共分為兩種。 首先第一種是模擬子彈射擊到地面,濺起的揚土灰塵所用的大炸點。這種炸點的含藥量比較高,因此威力比較大。需要專門的煙火師來進行布置,一般都埋在土里。 當然了,也有埋在沙袋,樹上,墻上,水里,雪里等等,總之就是模擬子彈射擊到這類物體上的效果。 因為這種大炸點的威力比較高,所以在拍攝的時候,需要演員來記下行進移動路線,確保不要踩到炸點,從而產生危險。 但是,演員也不能因為炸點有危險就遠遠的躲避,這樣就沒有影視劇中那種驚險的效果了。 一般情況下,炸點基本上都是在身邊一二十公分的位置炸開,因為是采用定向爆破方式,所以只要保持距離,注意炸點所對應的角度,是不會出現問題的。 所謂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每年在橫店象山等影視城中,因為拍攝這類抗戰劇,被這種炸點上了的演員不在少數。 一般傷情都比較輕,沒什么危險,但還是對一些演員,造成永久性傷害,其中最多的,那就是人最容易受傷,也是最柔軟的眼睛。 當然,一般這類受傷的都是群眾演員或者替身演員,因為劇組對于主演們的保護比較周全,而群演和替身們卻并不是太在意。 而第二類炸點,則是含藥量比較少的小炸點,這類炸點通常是使用在演員的身上,用于模擬劇中角色中槍的效果。 所以為了達到真實情況,一般這類小炸點還會配合小血包使用,這樣在炸點炸開后,就會有血流出來,更加真實的模擬中槍情況。 當然了,隨著影視劇行業分工的不斷精細,現在已經有專門的這種集小炸點和血包合二為一的物品了。 所以為了達到真實情況,一般這類小炸點還會配合小血包使用,這樣在炸點炸開后,就會有血流出來,更加真實的模擬中槍情況。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