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兩人從三個時代開始談起,很快便展開了一幅幅讓人向往的歷史篇章。 很難有人能夠總結出如此簡潔的三句話,將他們此時所身處的時代的本質(zhì)給概括出來。 然而…… 太子妃做到了!雖然這種說法仍然十分片面,或許還存在著以偏概全。 但當你深深一想,這歷史卻又是真的這樣,難怪乎,讓人聽完了以后,不禁汗毛都豎起。 他的好友周邦熠就對這種想法十分推崇。 但更讓人震驚的卻是,在鐵之后,又會是什么時代? 當崔英明無意中把這個問題提出來以后,三人都驚住了。 回憶完了以后…… “回稟太子殿下,臣以為,鐵器乃國之重器,今后,也須當重視。” “那你有何舉措?” 咳! 這卻是把李季常給問住了,不過好在,三人在談的時候,也都談過。 基本上,概括起來,就是兩條,第一,要保護好冶鐵技術,第二,重視冶鐵人才。 只是很可惜,因為時代的局限性,他并沒有提出要成立一個專門研究冶鐵技術的部門。 不過其實…… 李承乾也沒想到。 其實像是這種冶鐵吧,一般來說,都是朝廷說要多少,然后下邊的人就算是累死,也要煉出來多少。 每年需要多少,即便是有著一定的規(guī)劃,但是,那也肯定只是按照現(xiàn)在既有的需求量來決定的。 若是今年的需求量上去了,那就多增加幾個高爐。 但與此同時…… 若是多增加幾個高爐,這需要征發(fā)的百姓就越多,就越是容易造成民怨。 就怎么說呢! 他似乎明明已經(jīng)想到了什么,可卻還是不得要領。 可以看得出來,夭夭對這鐵器十分重視。 可怎么個重視法,如何才能改變現(xiàn)狀,甚至是更上一層,李承乾就不知道了。 李季常的話,其實更多像是在喊口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