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既然曹化淳讓他不要插手,洛辰也樂得不必多事。 他已經把誘餌拋出去,他相信只要曹化淳有野心,就不會不心動。東廠和錦衣衛如今被打斷脊骨,曹化淳再受皇帝信任,權力再大也只限于宮內。 京師山東匪寇之患,對曹化淳與洛辰而言,就是一把能夠割開束縛的利刃。 讓崇禎清楚地意識到這其中巨大的隱患,甚至曹化淳可以擴大渲染危機。 匪寇是刀,三大營就是用來礪刃的磨刀石。 北鎮撫司在洛辰的命令下已經開始暗中準備,不僅暗中向東廠將那邊借來的大量弓弩與鳥銃,還多次催促兵杖局那邊趕快多制造一些燧發槍。 同時,北司的人已經被派出,潛入那幾幫巨匪之中。 等三大營撲街后,才是他們北司嶄露頭角的機會。 三日之后,曹化淳派人傳來消息,崇禎果然因此驚疑不安,決定派遣三大營清除北直隸與山東的匪患。事實上如今京師除了三大京也無其他可戰之兵。 三大營誕生于永樂時代,雖駐扎在京師,可定位是野戰軍,而非城防。如永樂帝六次北伐蒙古、進兵甘肅青海,都有京營的身影,多數時候為戰爭主力。 三大營的任務安排是:五軍營為主戰部隊;神機營為火力輸出;三千營主負責偵察和突襲。實際人數按照“衛”來編制,一共有七十二個衛,約四十萬之眾。 不過這是明朝前期的狀態,土木堡之變后,三大營遭到了毀滅性打擊,從武勛手中脫離,輪流落入文官與宦官的掌控,在多方權勢的手中不斷被吸血。 士兵如同牲口一般養著,食不果腹,氣力低下,穿不了甲胄,拿不起兵器,騎兵甚至上不了戰馬。而且還時常被京城中的權貴拉去捉當壯丁苦力,營造府邸。 喝兵血,吃空餉,將軍事資源向外租出更是家常便飯,由此導致戰斗力不斷降低。 就像這個大明朝,三大營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落到了崇禎手中時候,已經是積重難返,別說像在永樂時期擔任野戰主力軍,就是城防守備都會有問題。 崇禎上位后,派李邦華主持京營整頓的任務,當時三大營實際的兵員只有一萬七千,能戰者不足十分之一,訓練素質極其低劣,軍中裝備物資缺失嚴重。 在李邦華一番努力之下,三大營確實有所改善,但也因此損害到相關利益集團的利益,李邦華被整下臺。至此之后三大營一爛再爛,哪怕之后多次改革也無力回天。 崇禎知道三大營爛,但在他想來,對付一群烏合之眾應該也足以勝任。實際上明朝如今的精銳不是在防備關外的建奴,就是在與流寇作戰,哪里還能騰出手。 至于其他軍隊,兵響湊不齊,崇禎想調都調不了。 或許三大營的都督也知道自己手下都是一幫什么玩意,面對這差事暗暗叫苦的同時,也只能盡可能抓住先發優勢,決定出其不意,不給目標做出反應的機會。 他選定北直隸最大的匪寇團伙青竹幫,想將最硬的骨頭先啃下,之后再清剿其他中小匪寇,難度就大大降低。 有心人注意到三大營的調動,但除此之外并沒有得到更多消息。除了皇帝與曹太監等少數幾個人,無人知道三大營的去向,也不清楚他們的目的。 洛辰除暗中保持關注之外,并沒有做什么多余之事。 倒是他明面上派人尋找京城與京師范圍之內的名醫、道士、高僧有點惹人詫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