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這句話來自《論語堯曰篇》,也成為了萬允皇帝這片罪己詔的開頭。 他率先把把所有的錯誤都歸在自己的身上,因為他是皇帝,所以整個帝國的錯誤,就是他個人的錯誤。 這篇罪己詔是萬允皇帝自己寫的,甚至當堂念出來的時候,也把群臣給震住了。 因為寫得極度之好,如果放在科舉考試,這樣的文章都能問鼎前幾名的了。 可見這位萬允皇帝的學問是非常非常高的,書也讀得很好。 在罪己詔中,他給自己列了幾項大罪。 但是群臣聽過之后,卻頭皮發麻,因為這幾項大歸根結底是他們的罪。 大家都說我這個皇帝急功近利,但是也不看看,十幾年沒有打仗的大周帝國,已經操練不勤,軍備松弛,再這樣拖下去的話,戰斗力只怕每況日下,掀起北伐之戰,還能重振軍隊雄風。 流水才能不腐,再看看軍中高層,被大量的無能勛貴把持,有勇有謀的將領升不上去,空有報國之志,卻只能意興闌珊。 罪己詔中又說自己教化不嚴,指使帝國腐敗成風,人浮于事。 說自己威嚴不足,指使朝內黨爭愈演愈烈。 洋洋灑灑幾千字,把整個大周帝國的弊病說得清清楚楚,然后把這一切都歸結為他這個皇帝的罪過。 從這篇罪己詔能夠看得出來,萬允皇帝目光還是非常銳利的,他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 大周帝國畢竟是老牌帝國,雖然經歷過天衍中興,但很多弊病積重難返。 勛貴把持軍中高層,平民精英無法出頭。 類似月旦評組織這樣的文人集團把持輿論,黨同伐異,和文官集團勾結,壟斷話語權。 都說流水不腐,但是整個帝國官場已經如同腐舊陳湯。不像是大贏帝國剛剛崛起不久,如同朝陽蓬勃。 之前大周中興,說白了就是因為吞并了南蠻境,得到了這一百三十五萬平方公里土地帶來的巨大紅利。 而大周朝廷的根本弊端卻沒有改變,整個南周帝國就如同一個奔跑的巨人,一定要始終奔跑,不能停下來。 一旦停下來,這個巨人的身體就要開始生病,朝內就要開始黨爭,就要開始內訌了。 而且大周帝國已經誕生了一個巨大的利益集團,他們的需求越來越大,越來越大。 只有不斷吞噬,不斷滿足這個利益集團的胃口,他們才會繼續奔跑。如果喂不飽他們,他們就會開始內在傾軋,就會想辦法吞吃掉帝國內部其他派系。 敖心好不容易把南蠻境治理出了成果,朝廷把他調回京城,這樣大周帝國朝廷、勛貴,大家族才能分食南境的紅利。 但是現在南蠻境的蛋糕已經分完了,怎么辦? 南周帝國的腳步不能停下來啊,需要有新的紅利啊,需要一個更大的目標啊。 皇帝要給大周朝廷找事做啊,所以自然就把目光釘在了無主之地,然后便是北伐大贏帝國。 皇帝要給帝國找食物,否則帝國的利益集團就要吃自己了。 所以,我這個皇帝發動無主之地大戰急切了嗎? 如果是一個新生的帝國,那可以徐徐圖之,因為整個帝國統治階層還很新,還充滿了活力。 但一個老舊的帝國,如果你再等下去的話,就怕積攢國力的速度還比不上統治階層腐化墮落的速度。 萬允皇帝這罪己詔一下,真正是振聾發聵。甚至包括首相,次相都紛紛汗流浹背。 之前胡庸的死諫撕破了皇帝的臉面,而這份罪己詔,皇帝撕破了群臣的臉面。 萬允皇帝看著跪滿了一地的文武大臣,緩緩道:“聽到朕發出的第二份,第三份圣旨,你們有些人心中或許覺得,朕已經瘋了?!? 頓時文武百官又拼命叩首下去。 “你們放心,朕沒有瘋!” “不就是南境叛亂,不就是北邊大贏帝國要趁火打劫嗎?甚至西邊的大涼王國也會來湊個熱鬧,我大周帝國看上去仿佛是四面埋伏了,看上去仿佛有滅國之危了?” “我看挺好,很好!” “我大周帝國不是武將懶惰,文官貪腐嗎?在這個滅國之危下,我倒要看看你們能不能振作起來?”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危機越大,動力越大。” “朕已經決定了,南境有人叛亂,那就鎮壓到底。北邊大贏帝國要來侵犯,朕這個皇帝就親自去守國門。西邊大涼王國要來偷襲,我們也對抗到底,不讓胡馬過西境長城一步?!? “不是有人口口聲聲說還政于太上皇嗎?那正好就讓太上皇他老人家鎮守京城!” “我不管你們這些臣工如何,反正朕是寧可粉身碎骨,也絕對不投降,不妥協。朕寧愿做亡國之君,也不愿意做妥協之君?!? “我大周帝國要么浴火重生,要么粉身碎骨!” 萬允皇帝的聲音響徹整個大殿,在每一個人耳朵之內震撼。 所有人這才明白,原來皇帝陛下的武功如此之高。 “諸位愛卿,你們還有誰想要勸誡我嗎?”萬允皇帝寒聲道。 他說這話的時候,目光望向了內閣和樞密院的六巨頭。 六巨頭立刻跪下去,額頭貼地。 “臣等遵旨!” “臣等遵旨!” 皇帝道:“既然沒有人勸誡,那就這么定了!傅炎圖,十五萬禁軍已經集結完畢了,還有還有各個行省的軍隊,也已經集結南下,等著你去接收。三日之后,誓師南下?!? “臣遵旨!”永城侯傅炎圖叩首道:“陛下,那殺敖心一家祭旗嗎?” 皇帝淡淡道:“祭旗?當然要!” 傅炎圖大喜,盡管事情出現了波折,但他還是成為了征南大都督,還是掌握了幾十萬大軍的兵權,而且依舊能夠斬殺敖心全家,報十幾年前的鞭笞之仇。 皇帝又道:“周連?!? 樞密院副使周連跪下道:“陛下?!? 皇帝道:“我大周耗費了三十五年時間,修建了西境長城,抵御大涼王國,而且鎮西都督府還有十幾萬大軍,你去西境做鎮西都督,能夠守得住西境長城,抵御大涼可能的偷襲嗎?” 周連叩首道:“臣愿立軍令狀,如果西境丟了一州一郡,臣引頸受戮。” 皇帝道:“好,擬旨:冊封樞密院副使周連為鎮西大都督,兼西境都護?!? 周連公爵叩首道:“臣遵旨,謝主隆恩!” “帝國北部大軍提前集結于金州防線,等待朕親自北狩。只要大贏帝國軍隊膽敢南侵,朕就和他決一死戰?!? 皇帝的聲音響徹大殿,回音繚繞,鏗鏘有力。 單純從萬允皇帝的這幾道旨意中,就能看出大周這個老牌帝國的家底是何等之豐厚! 去年一戰折損了三四十萬大軍,依舊沒有傷筋動骨。 只要皇帝一道旨意,便能從大幾千萬的帝國人口中召集到更多的軍隊。 糧食儲存,國庫存銀,這些都是家底。只能說幾十年前吞并南蠻,開發南蠻境帶來的紅利太巨大了。 讓皇帝有發出怒吼的底氣。 ………………………………………… 皇帝罪己詔會在最短時間傳遍天下。 至少在一天之內,就傳遍了整個京城,與此同時還有皇帝的另外兩道旨意,也傳遍京城。 大軍南下平叛,對南境叛賊絕不妥協,鎮壓到底。 面對大贏帝國的戰爭訛詐,也絕對不妥協,斗爭到底,皇帝親自北上,鎮守金州防線。 朕寧愿粉身碎骨,也不愿意做妥協之君,不愿意做投降之君。 皇帝守國門。 這些豪言壯語也在很短時間內,傳遍了每一個人的耳朵。 頓時間,無數被被皇帝感動得熱血沸騰。 許多年輕壯丁,紛紛前去投軍。 許多年輕的文武官員,也激動萬分,慷慨激昂。 不管如何,萬允皇帝的這些表態,這些豪言壯語,確實能夠給天下萬民強烈的激勵。 凡是民眾肯定都是喜歡鐵血強硬的皇帝,最討厭慫的皇帝。 剎那間,整個京城,乃至整個帝國都會士氣高漲。 接著京城某個懂事的勛貴立刻上奏,為了帝國大業,為了平息南境叛亂,臣愿意捐獻一萬兩銀子。 京城其他勛貴稍稍錯愕了一下,然后在心中大罵。 我艸爾大爺啊,王友亮! 你做什么秀???你表什么忠心???你區區一個伯爵,帶頭捐獻一萬兩銀子,那侯爵呢?公爵呢?你捐了一萬兩,不是把我們其他勛貴都架在火上燒嗎?你只是一個二三流的勛貴而已啊,積極什么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