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目前有十幾個太醫(yī)在平安宮內(nèi),還有一個溫婉的女子正在給皇帝喂流食。 見到太后來了之后,這個溫婉的女子呆了一下,但是很快她的目光就落在了云中鶴的臉上,很快她的眼圈一下子就紅了,淚水就涌了出來。 “臣妾參見太后,皇后娘娘。”這個溫婉的女子跪了下來。 太后點頭道:“起來吧。” 皇后道:“妹妹辛苦了,無微不至地照料陛下。” 那個溫婉的女子道:“臣妾不敢擔,皇后娘娘才辛苦,每日不但要照顧陛下,還要管理后宮,請皇后娘娘保重鳳體。” 太后被云中鶴攙扶著,來到了皇帝的面前。 此時云中鶴也看出來,這個皇帝和自己的血緣關(guān)系。 盡管面相看不大出來,但是臉骨輪廓,實在是太相似了。 云中鶴本人長得實在是太漂亮了,因為他完全繼承了父母的優(yōu)點,而且在原有的輪廓上發(fā)揮到了極致。 所以一眼看來,也不覺得他和曾經(jīng)的天恩太子有多么像,甚至非常不一樣。 天恩太子是英武長相,非常陽剛,英姿勃發(fā)的那種。 而云中鶴是長相妖孽,漂亮到了極致,比女子還漂亮,所以單純看長相,其實看不出二人是父子。 況且天恩太子已經(jīng)死了那么久,就更加沒有人將兩個人聯(lián)想到一起了。 但對于有些人卻不一樣,比如像李太阿這樣的人,他和天恩太子朝夕相處,看人看骨,所以看到云中鶴后,立刻能夠聯(lián)想到他和天恩太子的關(guān)系。 此時侍奉永啟皇帝的人是寧妃,也就是派人去玉安宮保護云中鶴的人。 她還有一個身份,就是前皇后的妹妹,天恩太子的姑姑。 當時在大贏帝國黑龍臺陰謀下,爆出了所謂的天恩太子謀反,大夏帝國發(fā)生內(nèi)戰(zhàn),皇后寧氏被廢,不久便撒手人寰。 永啟皇帝老了之后,很多真相也浮現(xiàn)了出來,他越來越后悔愧疚,于是又從皇后的家族挑選了一個女子入宮成為了妃子,也就是先皇后寧氏的親妹妹。 而這個小寧氏,比先皇后小了差不多二十歲,如今還不到五十。 她是先皇后的妹妹,天恩太子的親姑姑,所以當然偏向云中鶴,知道云中鶴進宮被軟禁后,溫婉的她也立刻冒著被皇后清算的風險,派人去保護玉安宮保護云中鶴。 這是自己人。 如今這個寧氏見到了云中鶴本人,立刻就想到了天恩太子,她怎么能不激動得熱淚盈眶。 雖然她是天恩太子的姑姑,但兩個人年齡差不多大,從小是一起長大的,雖然是姑侄,但實際上是親姐弟一般,一起念書,一起習武,比親姐弟還要親。 所以她看人也不需要看面相,能夠看骨。 她幾乎一下子就斷定,眼前這個孩子就是天恩太子的親生骨肉。 云中鶴本能地望向了鏡子中的自己,內(nèi)心一聲嘆息。 在大周帝國,他被囚禁了幾年,已經(jīng)瘦下來幾十斤。 這一次在沙漠深處跳下深淵之后,更是瘦下來了許多,所以已經(jīng)完全不復肥胖了,但也不像是云中鶴之前那么瘦,如今差不多是一百四十斤的樣子。 一米八,一百十斤,已經(jīng)是非常標準的身材了。 所以……他又恢復了俊美無匹的模樣。 在玉安宮照鏡子的時候,云中鶴甚至對這幅俊美面孔都有些陌生了。他用兄長敖玉的身份和面孔,差不多十年時間了,所以真的差點要忘記自己本來的面貌。 但此時的他和十年前的云中鶴面孔也不一樣了。 十年之前云中鶴的長相,俊美,妖異,輕浮,痞賴,一看就知道不是好人,演銀賊反派不需要化妝的那種。 但是扮演兄長敖玉十年后,敖玉的很多特質(zhì)竟然也滲透到云中鶴長相中了。 云中鶴依舊俊美無匹,但已經(jīng)不妖異輕浮了,反而如同溫玉一般內(nèi)斂。 現(xiàn)在的云中鶴,才是真真的絕佳長相了,而且隱隱已經(jīng)透著一股淡定的貴氣。 ……………………………………………… 太后來到皇帝面前,目光變得復雜起來。 她曾經(jīng)是一個純真美好的女子,一點都不想成為皇后,只想要成為一個妻子。 她也是這樣做的,哪怕成婚十幾二十年后,她也依舊天真美好。 但凡非常恩愛的夫妻都有一個特點,眼中只有愛人,孩子是愛情的結(jié)晶,所以排在第二。 對于永啟皇帝,太后也感慨萬千。 因為他是長子,先帝為了防止兒子之間爭位,兄弟鬩墻,所以在永啟只有五歲的時候,就立他為太子了。 先帝管教兒子嚴肅,卻不嚴苛,他對任何人都是仁慈的,對兒子也同樣如此。 所以永啟皇帝和絕大多數(shù)太子不一樣,他是在充滿慈愛的環(huán)境下長大的,不像其他太子,沒有受過什么權(quán)勢摧殘。 這樣的永啟皇帝有優(yōu)點,那就是非常自信,充滿了優(yōu)越感。但也有缺點,那就是非常自我任性,長期以來都是以自我為中心。 父母還在的時候,當然還能管得住他。 等到先帝駕崩,永啟皇帝繼位之后,沒有人管他,就有些放飛自我了,繼位之后可做了不少荒唐事,也談不上是明君。 當時三大帝國的皇帝,大贏皇帝勵精圖治,是個英明之君。天衍皇帝也很牛逼,創(chuàng)造了天衍中興的奇跡,唯獨這個大夏的永啟皇帝,說英明不英明,說昏庸不昏庸。 總之三大帝國皇帝,永啟皇帝的名聲最差。 永啟皇帝從小感受到父母的慈愛,所以一直努力效仿先帝,嫡長子剛剛生出來不久,就立為了太子。 而這個天恩太子沒有讓人失望,從小就表現(xiàn)出了非常優(yōu)秀的品質(zhì)。 文武全才,嚴肅,寬仁,英明,勤政。 永啟皇帝是一個貪玩的人,也不是很負責任,有些惰政。所以太子成年之后,自己經(jīng)常跑出去玩,讓太子監(jiān)國。 而太子也把朝政治理得井井有條,大夏帝國依舊強盛無比。 一開始這還沒有什么,但是久而久之,外面的傳言越來越廣。 說什么皇帝昏庸貪玩,太子英明,皇帝還不如早早退位,讓太子登基稱帝吧。 說什么皇帝占著茅坑不拉屎什么的,說大夏帝國幸虧有太子,否則后果不堪設(shè)想。 又說先帝英明無雙,太子也英明神武,所以永啟皇帝就是一個送貨的。 偏偏皇帝荒廢政事久了,太子監(jiān)國成為日常,所以朝政文武百官有什么政事,也都去問太子。 永啟皇帝從小到大都是世界的中心,此時當然不爽了,于是漸漸地從天恩太子手中奪回了權(quán)力。 天恩太子沒有反抗,交出了手中的權(quán)力。 之后又有人獻上讒言,說天恩太子名望如此之高,恐對陛下不利。 而且太子長期監(jiān)國,自己有班底,有軍隊,朝中也有很多大臣支持,必須想辦法把太子支開。 有一個什么理由,能夠把太子長期趕出皇宮呢? 最好在外面呆上好幾年,讓大家漸漸忘記這個人。 于是有人提出了主意,圣廟是我東方世界的文明起源。大炎皇族太祖就是從圣廟出來之后,再建立了大炎皇朝。 大夏是天朝上國,繼承了大炎皇朝的血脈和遺志。 如今大夏帝國立國千年,盡管中途差點亡國,但光祖皇帝力挽狂瀾,重建了大夏。 所以,讓太子去祭祀圣廟,豈不是一舉兩得。 一來表示我大夏帝國才是東方文明的正統(tǒng),二來也算是對太子進行一種放逐。 因為沒有人知道圣廟所在,無數(shù)人窮極一生,都找不到圣廟。 圣廟虛無縹緲,但是有真實存在。 于是,永啟皇帝下旨太子去祭祀圣廟。 這道旨意下達的時候,引發(fā)了軒然大波,因為確實太荒謬了。 誰都知道圣廟根本就找不到,一生一世都找不到。 但太子領(lǐng)旨了,帶著少數(shù)人出發(fā),去尋找圣廟。 結(jié)果……太子找到了,而且真的祭祀了圣廟。 而且還帶來了兩個孩子。 一時間,太子的聲望到達了巔峰。 圣廟對于大夏帝國,對于東方世界來說,完全是崇高無上的。 去過圣廟,就意味著是天命之主,就能創(chuàng)下萬世基業(y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