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徐天放道:“太上皇這話說得太準確不錯了,御史臺確實不怎么活潑了。” 這話一出,御史大夫眉頭緊皺,他是站在皇帝這一邊的。之前于錚擔任御史中丞的時候,懟天懟地懟空氣,皇帝不耐煩,將他趕走了。然后又出現了左僉都御使胡庸死諫皇帝的事情,御史臺哪里還敢活潑啊? 然后,徐天放道:“太上皇,臣舉薦一人,于錚!” “于錚?”太上皇道:“我記得他和你同一科,你是狀元,他是探花。怎么現在朝上沒有看到他啊?” 此時,御史大夫忍不住了,出列道:“啟稟太上皇,于錚在擔任滄浪行省的提學御史時,在監督行省院試的時候,涉嫌收受賄賂,已經被罷免官職了,原本被流放三千里,但遇到大赦,才免了流放之罪,成為了庶民。” “哈哈……”太上皇聞之一笑道:“于錚受賄?這……這倒是奇聞啊,如果朕沒有記錯的話,他幾乎是天下最清廉的官員了。” 御史大夫道:“這件案子,我們已經審過了,確認無疑,證據確鑿。” 刑部右侍郎出列道:“太上皇,關于于錚受賄一案,臣倒是覺得非常蹊蹺。當年有人出三萬兩銀子,就是想要讓于錚收回一個奏折,結果他沒有答應。現在竟然收受了幾個考生的賄賂?而且鄉試的時候沒有收受賄賂,反而更低一級的院試收受賄賂?而且僅僅是五千兩?” “懷疑的好。”太上皇笑道:“這是江州的密報,黑冰臺滄浪行省的提督南宮九親自查清楚的,而且他把那五個考生也帶進京了。不如我們問一問,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片刻之后,那幾個栽贓于錚大人的書生被帶到了朝堂之上。 幾個人瑟瑟發抖,幾乎屎尿齊出,立刻一五一十全部招供了。 他們如何陷害于錚大人,如何栽贓他,各方面的證據清清楚楚。 黑冰臺做事,肯定會把證據鏈徹底查清。在說這個案子太明顯了,于錚受賄五千兩?這不是扯淡的嗎? 于錚要是愿意受賄,他現在早就是六部尚書之一了,要么是行省總督了。 而且當時那些人陷害于錚的時候,也太有恃無恐了。 之前朝中沒有人為于錚說話,當然永遠都沒有清白。而現在敖玉成為朝廷新貴,怎么可能讓座師蒙受冤屈? 而且黑冰臺關于于錚一案,早就查得清清楚楚了,只是要不要拿出來而已。現在敖玉成為朝中新貴,黑冰臺當然就把這個案卷拿出來了。 太上皇揮了揮手,將這幾個書生剝奪了功名,終身不得錄用,流放三千里。 “現在真相大白了,于錚是清白了,那他為何會遭人陷害呢?就是因為得罪人太多了,太正直了,而這樣的人就恰好適合在御史中丞這個位置上,君有諍臣,不亡其國。”太上皇道:“朕覺得這個于錚,還是很適合做這個御史中丞的,只不過朝廷確實有些對不起他,兜兜轉轉十來年,又回到這個位置上了。” 然后,太上皇問道:“皇帝啊,你覺得如何?” 萬允皇帝道:“兒臣請太上皇乾綱獨斷。” 太上皇也不客氣道:“擬旨,著于錚為御史臺右中丞。這個于錚在京沒有啊,在的話,趕緊把他叫過來。” 半個時辰后,于錚出現在了朝堂之上,當場穿上了御史中丞的官服。 頓時他心潮澎湃,多少年了?他又穿上這一身官服了? 其實于錚大人從來都沒有想過要執掌六部,更沒有想過要入閣,他這一生最高的目標就是御史大夫。 但因為他為人太直了,官竟然越做越小,最后索性被貶為庶民了。 他真的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竟然還能回到朝堂上,曾經的學生竟然成為了自己在朝堂上的靠山,這還是于錚大人第一次感覺到朝中有人的滋味。 于錚大人不由得朝敖玉方向望去一眼,可惜另外一個學生蘇芒不在了,否則此時便是他大展才華的時刻了。 穿上官服之后的于錚大人,心中戰斗欲立刻爆棚,積攢了多少年的不平了?老夫這支劍可還鋒利嗎?還能飲血嗎? 太上皇道:“于錚,你先回到你御史臺的行列中去,如果有事要奏的話,等這一項議完。” 于錚道:“臣遵旨。” 然后,他殺氣騰騰,回到了御史臺的行列中。 太上皇道:“御史中丞這個位置,找到了最合適的人選,那大理寺卿呢?吏部可有推薦的人選啊?” 這個時候,吏部尚書徐天放就不好開口了,因為下面還有兩個侍郎呢,他這個吏部主官也不能吃相太難看。 頓時,吏部左侍郎道:“太上皇,陛下,臣舉薦大理寺少卿,張文昌。” 吏部右侍郎道:“太上皇,陛下,臣舉薦博州太守閔晉元。” 這個大理寺卿的位置,果然開始爭奪了,而且是吏部的兩個侍郎舉薦不同的人選,徐天放的臉色頓時有些不好看了,一個大理寺卿的人選連吏部都無法統一,豈不是顯得他徐天放無能嗎? 但是沒有辦法,吏部右侍郎是支持太上皇,左侍郎是林弓一黨,是支持皇帝的。 在御史中丞的位置上,其實皇帝一黨知道,誰都競爭不過于錚的,他的清白輕而易舉便可證明,而他的資歷太老了,別說御史中丞,就算擔任御史大夫也行。 但是這個大理寺卿,是一定不能讓出去的。大理寺少卿張文昌本就是大理寺二把手,遞補上去很正常。 而這個閔晉元,也算是敖玉的座師之一了,當年滄浪行省鄉試的副主考,他本是京官,擔任了滄浪行省副主考之后,處理所謂的舞弊案有功,晉升為博州太守。他是一個四品官,想要直接晉升大理寺卿,確實難度很大。 接下來,兩派人唇槍舌劍,對大理寺卿這個位置吵得如火朝天。 最后吏部尚書徐天放道:“既然如此,不如讓原大理寺少卿張文昌晉升大理寺卿,博州太守閔晉元晉升大理寺少卿。” 這話一出,雙方都安靜了下來。 太上皇道:“徐天放這是老誠謀國之言,皇帝你覺得如何?” 皇帝道:“兒臣請太上皇乾綱獨斷。” 陛下啊,你就會這一句嗎?你是復讀機嗎? 不過,這一場大理寺卿爭奪戰,皇帝沒有落入下風,至少把大理寺卿這個位置奪到手了。 ……………………………… 這一場爭鋒相斗,終于稍稍告一段落了,所有人都稍稍松了一口氣。 但是有心人卻發現,敖玉竟然是這場爭斗最大的贏家,因為他的鄉試兩位座師都得到了晉升。 區區一個五品官,竟然提拔了兩個朝廷大員,還真是年輕的權臣啊。 不過朝會已經進行兩個半時辰了,是不是該結束了啊,今天的大事也議得差不多了啊? 然而就在此時,云中鶴出列道:“太上皇,陛下,臣有本。” 這話一出,所有人不由得一顫,敖玉你想要做什么啊?今天你的成果已經非常巨大了。你的兩個老師,都已經提拔成朝廷大員了,你還想要做什么? 太上皇道:“怒浪侯,講。” 云中鶴道:“臣在內閣收到了十幾份浪州來的奏折,有的是來自浪州的幾個知縣,有的是來自浪州太守,但是奏報的都只有一件事情。在賑濟浪州災民的糧食中,存在大量的腐爛之糧。” 太上皇道:“哦?這些奏本在哪里?” 云中鶴將厚厚的一疊奏本送上去,請太上皇和皇帝御覽。 眾臣聽了之后,不由得錯愕,賑濟災民的肯定是陳糧啊,能夠活命就算不錯了,還有那么多講究嗎? 敖玉你這小題大做,想要做什么啊? 太上皇看到這些奏本后,面孔頓時冷了下來,寒聲道:“戶部,這是什么情況?浪州災民已經很苦了,每天大量的勞動,卻僅僅只能吃兩碗粥活命而已,竟然還撥發腐爛之糧?而且浪州駐軍,浪州水師也在吃這批糧食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