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因為第一道很嚴肅,因為這是要歌頌皇室的,不能亂來,要講很多規矩。什么兒女情長之類的,是萬萬不行的。 但是這第二道題,第三道題,就非常隨便了。 你想要慷慨悲歌可以,兒女情長也可以。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真正的經典名詩,通常就出在這里。 這也很正常,因為第一篇是命題作文,是官樣文章,很難特別出彩。 但這第二題,第三題,你完全可以把你的情懷和才華完全展現出來。 以月亮為題,作詩作詞。 老天爺啊?簡直不要太多了啊。 蘇軾大神的明月幾時有,千古絕唱啊,直接把月亮寫沒了。 之后不管那個文人寫月亮的詩詞,都超不過這首了。 但是云中鶴不能抄這首詞,因為太牛逼了,用不上這么牛逼的。 那么用哪一首呢?靜夜思?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首詩也很牛逼,但是不適合云中鶴,你家就在江州呢,你低頭思個屁的故鄉啊。 那么還有一首張九齡大神的《望月懷古》,也有千古佳句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牛逼不牛逼?震撼不震撼?驚艷不驚艷? 能不能瞬間刺穿考官的心靈?那是絕對可以的。 不過今天是幾月幾號?八月十五,中秋節啊。 海上生明月是應景了,但是云中鶴敢保證,今天三千多名考生,保證百分之一百的考生都在寫中秋。 你們都寫中秋,那我就不寫中秋了,沒意思。 反正題目上要求寫月亮就可以了,沒有規定一定要寫中秋的月亮嗎?我寫上元夜的月亮就不可以嗎? 當然是可以的,因為這第二道題自我發揮很強的,只要點題月亮都可以,哪怕殘月也行。 于是云中鶴又想到了那一首牛逼的名句。 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 李白大神的作品,也絕對絕對牛逼。 但想了想,這一首不能用,因為他和燕蹁躚聊天的時候,也差不多說過類似的句子。 因為千古佳句實在是太多太多了,云中鶴倒是有選擇困難癥了。 很快,他有了! 歐陽修大神的《生查子·元夕》。 一眾超級大神中,又中狀元,又是詩詞大師的人不多了,甚至是非常稀罕的,歐陽修便是這樣的超級大神,他的詩詞怎么能不抄呢? 盡管這寫的是正月十五的月亮,上元夜。 但這又有什么要緊,別人都寫中秋,我寫上元夜,豈不是更加特立獨行。 關鍵是關鍵是這一首太優美了,不僅僅是一兩句,而是整首的意境和文字都優美到了極點。 何止能夠刺穿考官的心靈,甚至能夠讓他們全身酥麻,陷入美好和酸澀的回憶之中。 這首詞是這樣的。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這樣的詞,不告訴你作者是誰,都能擊中你的心靈,讓你內心泛起漣漪,覺得美不勝收。 這就是千古佳作的魅力,隨著時間的流逝,它會越來越美。 而且這首詞也非常適合敖玉這樣的人寫,年輕人不就是應該情情愛愛的嗎? ……………… 接下來第三題,云中鶴一看更加覺得,這絕對是湊數的。 第一道題太陽,第二道題月亮,第三道題星辰。 出題的人,你是認真的嗎? 這第三道題,請寫一首詩或者詞,含星辰。 這比第二道還要隨意,還要適合發揮。 第二道題,起碼要讓你點題月亮,整首詩詞都要圍繞著月亮寫。 而這第三道題,只要含有星辰便可了,主題任意。 這就更加讓考生自我發揮,盡情揮灑自己的才華了。 含有星辰的詩詞?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李白大神可以這樣寫,但是抱歉你敖玉不可以,因為你的主考官是于錚,他看不慣的。 那么就曹操大神的《觀滄海》?這里面也包含有星辰的。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這首詩當然是牛逼的,但太牛逼了,太霸氣了,敖玉最好還是不要抄的好。 萬一讓皇帝看到了,他會覺得日爾娘親,朕看滄海的時候,都沒有這么好賣,你怒浪侯之子卻這么豪邁四射,你想要做什么?莫非想要吧爵位往上升個三五級,奪了朕的位置? 唉!真是可惜了。 否則敖玉作為怒浪侯之子,寫《觀滄海》還是非常契合的啊。 這一首也不能用,那應該用哪一首呢? 云中鶴明白里面的套路的,這種時候一定要有佳句,那種看一眼就覺得驚艷無比的佳句,這樣考官才會記住你。 因為他們要批改幾千份考卷呢,都要看吐了。 這三首詩詞賦,對于大部分考生來說不重要,因為只想要中舉的話,前面兩天考試牛逼就可以了。 但云中鶴想要奪得解元,這三首詩詞賦反而非常非常重要。 要有畫龍點睛的功效, 三位考官看了之后,立刻對你印象深刻,完全忘記不了你的考卷。加上前面兩天的考試又非常優秀,那么解元就八九不離十了。 思考搜索了一會兒,云中鶴覺得抄李商隱大神的作品了,因為這里面有千古名句。 《無題》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這里面最亮眼的句子,就是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絕對的千古佳句,讓考官看到之后,保證心靈微微一顫。 因為這種情形每一個人都有,但就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而這兩句詩,就把這種感覺寫絕了,千古故人,后無來者。 而這里的靈犀是《山海經》里面說的有一種非常特殊的犀牛,稱之為通天犀,頭頂有一只角,剖開之后有一條白線紋理貫穿首尾。 心有靈犀,便是說兩個人心靈之間,仿佛有一條若有若無的線系在了一起,心靈相通。 總之,這一首詩的精華就在這兩句,而這兩句足夠驚艷到任何考官。 …………………… 這三首詩詞賦寫完了。 云中鶴幾乎敢百分之百肯定,這次解元他奪定了。 任何任何人,都奪不走。 他不是一個人戰斗,他帶著中國歷史上最出色的文學大神在戰斗。 昨天的策論就已經極度極度優秀。 而今日的詩賦,每一首都驚艷絕倫,而且不會逾越,沒有任何風險。 任何一個考官,都休想從他的考卷中挑出任何毛病和瑕疵。 而且這百年來,滄浪行省鄉試的所有考卷,都不可能有像云中鶴這般驚艷絕倫的存在了。 其實就單純鄉試而言,云中鶴這三天的考卷,已經到達了一個考生的極致。 不可能更加牛逼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