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馬謖被諸葛亮任命為使者,名正言順來到荊州。 但他對馬良和沙摩柯的前景并不樂觀,因為他并沒有讓兩人全身而退的辦法。 所以,馬謖并沒有快馬加鞭,而是按照正常的行程,用了十余天,才到猇亭,拜見劉備。 劉備正在為江東軍堅守不出而煩惱,聽說馬謖帶來了諸葛亮的書信,非常高興。 劉備以為諸葛亮有破敵之策,連忙把馬謖請進來。 劉備接過馬謖遞過來的密信,迫不及待地讀起來。 展開書信觀看,劉備臉色卻越來越難看。 因為諸葛亮在信中,并沒有提到什么破敵之策,而是勸劉備制怒、戒驕,謹慎進兵,甚至以糧草補給困難太大為由,勸劉備見好就收,早日與孫權(quán)達成和解,方為上策。 劉備眼見得江東軍一敗再敗,雖然陸遜堅守不出,但他有信心擊敗江東軍收復荊州全境,自不可半途而廢。 劉備把諸葛亮的密信隨手一放,抬頭看著馬謖問道: “幼常,你來的正好,自從陸遜接任大都督以后,主動后撤近百里,現(xiàn)在堅守各處關(guān)隘、城池,擺明了要和我拼糧草消耗,你可有破敵之策。” 馬謖明白了諸葛亮的用意,一路上雖然沒有想出助馬良、沙摩柯全身而退的主意,但對與陸遜的對戰(zhàn),卻是深思熟慮,想出了幾個可行之計,一聽劉備問起,馬上回答道: “陛下英明!陸遜雖然打的是比拼糧草消耗的主意,但他不會真的認為能夠用糧草耗垮我軍,雖然西川路途雖遠,但因為是順水而下,轉(zhuǎn)運糧草并不困難,他肯定是等待主公出現(xiàn)破綻,然后一舉破敵!現(xiàn)在主公東征已經(jīng)半年有余,軍卒疲憊,糧草的負擔難以承受,陛下不如將計就計,以糧草不足為由,下令大軍退回西川,只在秭歸、宜都郡留下守軍,只等陸遜前來攻打,然后陛下出其從水路出兵截斷陸遜的后路,反客為主,逼得他不得不決戰(zhàn),一旦陸遜戰(zhàn)敗,江東軍精銳盡失,不但荊州可穩(wěn)穩(wěn)收入囊中,染指江東也是大有可能的!” 劉備對馬謖的評價也是很高的,他聽完馬謖的主意,眼前一亮,覺得是可行之策。 正想著如何退兵,猛然想起,自己這一退,就算可以令手下將領(lǐng)殺一個回馬槍,但自己就沒有理由再次進入荊州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