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曹操自己不愿意篡位,除了顧忌名聲,也是因為孫劉聯(lián)盟的存在。 為了給曹丕上位創(chuàng)造條件,曹操可是下了大本錢,損失了不少的兵將,這才引誘孫劉反目成仇。 雖然是是一個得利者,但曹丕對孫權(quán)的反復(fù)無常還是充滿戒心,但孫權(quán)臣服自己的名義,也是他迫切需要的。 就算承認了孫權(quán)的自治地位,曹丕如果想攻打他,倒也不怕找不到罪名。 因此,趙咨一到許昌,就受到了曹丕的重點關(guān)注,賈詡心安理得地收了他的禮品,次日早朝,就出班奏道: “江東孫權(quán),遣中大夫趙咨上表。” 劉備起兵東征,聲勢浩大,曹丕早就知道,孫權(quán)前來臣服,也在他的意料之中,就笑著說道: “此孫權(quán)欲退劉備之故,且看他是什么說辭。”隨即下令,召趙咨上朝覲見。 趙咨進來以后,因為沒有得到曹丕的冊封,沒有資格立于朝堂之上,只能拜伏于丹墀。 曹丕接過孫權(quán)的上表,看完以后,對孫權(quán)臣服自己還是非常高興的,但他肯定不能輕易答應(yīng),就向趙咨問道: “南昌侯是什么樣的主公?” 趙咨知道,這是曹丕給自己出難題了,評價自己的主公,可不是一般的難,一旦說不好,可是兩面不討好,里外不是人! 雖然有些措手不及,但他畢竟是一個善辯之人,腦子反應(yīng)非常快,馬上回答道: “聰明、仁智、雄略之主。” 曹丕笑著說道: “你贊美自己的主公,我可以理解,但也不能吹捧成這樣譜啊!” 趙咨知道,他對孫權(quán)的評價如此之高,肯定會導(dǎo)致曹丕不高興,早就想好了應(yīng)對之詞,就回答道: “臣并沒有虛言贊美自己的主公,這每一個字的評價,都是有事實依據(jù)的:主公納魯肅于凡品,是其聰也;拔呂蒙于行陣,是其明也;獲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荊州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據(jù)三江虎視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以此論之,聰明、仁智、雄略之主,實至而名歸! 曹丕聽了這話,雖然有些牽強附會,但也算言之有物,不由對趙咨刮目相看,但還是想揭一下孫權(quán)的短處,看看趙咨怎么說!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