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但劉備自感時日不多,而且他對攻取關中并沒有多少信心。 思前想后,劉備覺得想要在有生之年攻入許都,就只能選擇從荊州進攻這一條路了。 劉備這次御駕親征,可不是奪回荊州那么簡單! 他還想打服孫權(quán)以后,親自坐鎮(zhèn)荊州,兵鋒直指許昌。 一旦能夠占領許都,他劉備也算是奪回了都城,勉強可以說已經(jīng)光復漢室,就死而無憾了。 劉備能夠白手起家,其眼光和度量非常人可比,絕不會因公廢私。 當年曹操在長坂坡追殺劉備害死了他的兩個妻子,擄走他的女兒,他從來沒有喊過報仇二字。 這次東征,劉備以報仇為名,無非是要讓天下人都知道,他劉備是重情重義之人,與孫權(quán)的背信棄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劉備也知道,要想光復漢室,和孫權(quán)結(jié)盟是必須的。 但這次結(jié)盟,劉備以正統(tǒng)自居,孫權(quán)必須是從屬,而且要付出足夠的代價,讓他心懷懼意,不敢再隨意背叛。 劉備決定不再給諸葛瑾進言的機會,假裝大怒,說道: “孫權(quán)殺我二弟關羽之仇,還沒有給一個交代,又慫恿范疆、張達,殺害我三弟張飛,又添新恨,此仇已是不共戴天!況孫權(quán)并沒有提退出荊州之事,毫無和談誠意,無非是要慢我軍心,其心可誅!要不是看丞相之面,先斬你這個使者祭旗!今且放你回去,告訴孫權(quán),準備承受我的雷霆之怒!” 為了表明和談誠意,諸葛瑾也曾建議孫權(quán)答應歸還公安、江陵等地,回到湘水劃界時的狀態(tài),但被孫權(quán)嚴詞拒絕。 因為孫權(quán)不惜背信棄義,也要得到江陵郡,就是不想受制于劉備。 諸葛瑾長嘆一聲,心知孫權(quán)是以退為進,并沒有拿出多少誠意與劉備和談。 知道說服了劉備也是無用,諸葛瑾不敢多說,告辭自回江東。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