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范疆、張達明知這是孫權的推托之言,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張達性子急,就要破口大罵。 好在范疆眼疾手快,一把捂住張達的嘴,才沒有罵出聲來。 張達性急,但人也不笨,猛然醒悟過來。 自己這出口一罵,是找死的節(jié)奏啊!就再沒有出聲,只是用仇恨的眼光,目送賈華離開。 等衛(wèi)士們走遠以后,范疆才低聲對張達說道: “不管孫權心里到底想做什么,但我們帶著張飛的人頭前來投奔,好歹還是名義上的客人,就算他不接納我們,也沒有殺我們的必要,現在把我們軟禁起來,說明事情還有轉機,你千萬要沉住氣,如果逞口舌之利,只是自尋死路!” 張達點了點頭,苦笑著說道: “現在也只能安心住下來了,他孫權保護我們未必是真,但也省得在外面擔驚受怕!” 對范疆張達的投奔,孫權還真認為是一個燙手的山芋! 他自己無法決斷,就把謀士們召集起來商量對策。 對如何處置范疆、張達,孫權手下的謀士,還是分成三派,爭論不休。 張昭為首的親曹派,盡管對劉備標榜仁義道德有所不滿,但也特別在意維護孫權的名聲。 他們認為,范疆張達這樣悖君弒主的奸賊,人人得而誅之,孫權作為一個賢明的主上,絕對不能接受這樣的人! 就算不殺他們兩個,也不應該收留,而是驅逐出境。 這樣一來,他們兩人唯有前往魏國,那樣就把殺張飛的仇恨拉給了曹丕,有了曹丕分擔劉備的怒火,說不定就能免除眼前這一場大戰(zhàn)。 但張昭的提議,遭到很多人的反對,這次親劉派的人還沒有來及出來反駁,就被顧雍搶先站起來反駁道: “范疆、張達,已經攜帶張飛首級來到了荊州,肯定瞞不過劉備和曹丕的耳目,就算他們改道前往魏國,也不難看出兩人是被迫前往,那曹丕也不是省油的燈,如果他威脅利誘,讓兩人捏造事實,指責主公才是策劃這場陰謀的主角,現在過河拆橋,恩將仇報,嫁禍于人,到時主公跳到黃河也洗不清,反為不美!不如直接殺了來的干脆,然后把兩人首級送給劉備,也算是間接替張飛報仇了,劉備領不領情無所謂,反正我們占據了大義!” 兩方僵持不下,孫權把眼光看向了諸葛瑾。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