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眾官用金棺銀槨將曹操入殮,由夏侯家最杰出的后輩夏侯尚持節(jié),護送曹操靈柩回到鄴城。 曹丕聞知父病故,放聲痛哭,率鄴城大小官員出城十里,伏道迎櫬入城,停于偏殿。官僚掛孝,聚哭于殿上。 忽然,一人挺身而出,對曹丕說道: “請世子息哀,且議大事。” 眾人一看,是中庶子司馬孚。 司馬孚是司馬防的第三子、司馬懿的三弟,兄弟八人俱知名,在當時號稱“八達“。 司馬孚性格溫厚廉讓,以貞白自立,從不與他人結怨。 他博涉經史,漢末動亂時,與兄弟在遷徙途中,仍不忘讀書自學,是司馬八達中最用功讀書者,被時人稱頌。 曹操第三子曹植,很有文學才華,清選官屬,以司馬孚為文學掾。 曹植恃才放曠,司馬孚總是誠懇地勸諫他,曹植開始并不接受意見,而后醒悟過來,向他道歉,但為時已晚,因為曹操已經擬定曹丕為繼承人。 在曹操確定曹丕為世子以后,為了加強他的威望,把一些優(yōu)秀人才都調撥給他,司馬孚也在其列,任太子中庶子,轉而輔佐曹丕。 因為司馬懿的關系,曹丕對司馬孚也是另眼相看,聽了司馬孚的話語,并沒有急于回話,等待他的下文。 司馬孚接著說道: “魏王既薨,天下震動;當早立嗣王,以安眾心。” 曹操既死,天下未定,群臣也想早點擁立世子,但沒有人愿意當這出頭鳥。 也只有司馬孚這種不得罪人的性格,才不怕被人詬病。 在司馬孚提出以后,大部分官員附議,也有人當場提出異議: “世子宣嗣位,但未得天子詔命,豈可造次而行?” 兵部尚書陳矯,是曹丕堅定的支持者,站起來反駁道: “大王在外逝世,天下都感到惶懼。太子應該放下哀痛立刻繼位,來安定天下之心。而且大王的其它兒子亦在附近,如果不立即行動的話,可能有人萌生異心,自立為王,讓彼此間的秩序出現(xiàn)混亂,如此一來,社稷將會面對重大危機。至于沒有天子詔命,可以借王太后卞夫人的命令,讓曹丕暫且襲爵。”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