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孫權回到秣陵,雖然采用稱臣納貢的手段,得以讓曹操退兵。 他在合肥多次沉沙折戟,損失自然需要哪些世家大族出來分擔,對他的名聲影響可不小。 他只有寥寥幾次親征,與曹操交鋒無一勝績,這次更是損失了數(shù)萬精銳大軍以及董襲和陳武兩員大將,心中的郁悶可想而知。 偏偏還有那么一些不長眼的人,對孫權的能力提出了質(zhì)疑。 就連孫氏宗室內(nèi)部,也傳出了不同的聲音。 有人把已經(jīng)死去多年的孫翊拿出來說事,甚至有人對孫翊在丹陽郡的死因,提出了質(zhì)疑。 有人爆出內(nèi)幕消息,說出手刺殺孫匡的家將邊鴻,是跟隨孫家數(shù)十年的老人,武藝頗為不弱。 邊鴻先是跟隨孫權充當護衛(wèi),后來孫權找孫策要了周泰當貼身保護,這才轉手把邊鴻推薦給自己的弟弟孫翊。 按道理說,邊鴻的忠心毋庸置疑,偏偏就出現(xiàn)了勾結外人刺殺主人的事件。 孫翊(184年-204年),又名孫儼,字叔弼,是孫堅的第三子,孫策、孫權的親弟弟。 在孫策病危時,當時對繼承人的選定,爭議可不小! 孫翊曾被不少大臣推薦為繼承者,大名鼎鼎的張昭,也屬意于孫翊。 因此,但在孫翊的身邊,還有一批為數(shù)不少的支持者。 盡管這個提議被孫策拒絕了,堅持把權利交給孫權,但孫權內(nèi)心對孫翊還是有些忌憚的。 孫權繼位后不久,孫權的舅父、丹陽太守吳景去世。 孫權早就想把孫翊發(fā)配出去,現(xiàn)在有了這個機會,就把他派到丹陽郡任太守。 孫翊在丹陽郡就職,整個江東都亂成一鍋粥。 孫權的形勢非常不妙,孫翊在丹陽尚能穩(wěn)住局勢,但他任職不到一年,居然被身邊的心腹家將鴻刺殺身死。 那些有心人,影射孫翊的死,與孫權脫不了干系。 孫權可謂百口莫辯,但這些人畢竟沒有證據(jù),加上時隔多年,孫權的掌控能力很強,謠言很快就平息了,倒也沒有引起什么亂子。 孫權這次出征失敗,給他帶來的負面影響,遠不止這些。 看到孫翊的死,并沒有給孫權帶來麻煩,那些別有用心的人,又把孫堅拿出來說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