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而且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四皇子心里多少有些自卑的,直到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份,心里才升起一股優越感。 只不過很多事的發展,都與我們想象中不一樣。 四皇子想象中的未來是,他的親生父母因為心里愧疚,對他很好,想方設法補償他,他的父皇甚至有可能會把他立為太子。 然后……現實中的場景卻是: 四皇子在認祖歸宗后,皇帝和德嬪起初的確有些憐惜他,可四皇子所表現出來的自卑與拘謹,開始逐漸讓兩人對他心生不滿。 處處拿他與假皇子言明顥做對比,于是越是比較便越顯得四皇子有些‘上不了臺面’,這讓兩人對四皇子十分失望。 其實說到底,皇帝和德嬪都是那種極其自私的人,所以對于四皇子這個親生兒子,皇帝只覺得丟臉。 再加上‘言明顥’是為了救他而死的,因此在他心里的印象,是經過了美化的。 其他兒子都比不上,更別說這個流落民間,被‘卑賤’的商戶養大的孩子了。 前面也說過,皇帝的兒女比較多,所以并非每個孩子都能得到他的喜愛與重視,甚至可以說大部分的兒女,都入不了皇帝的心。 ‘言明顥’能夠讓皇帝惦記了這么久,不過是因為他們很優秀,再有‘舍身相救’這一出,‘言明顥’成了皇帝心中最孝順,也最優秀的兒子。 皇帝越是惦記著‘言明顥’,便越忍不住拿不他和四皇子作為對比,然后越是比較,便越對四皇子失望。 心里恨不是‘調包孩子’一事,只是一個誤會,至于內疚什么的,真心沒有多少。 畢竟在皇帝看來,孩子又不是他讓人調包的,說到底都是他德嬪沒用,連讓人調包了孩子都不知道。 不過皇帝又很慶幸,當年孩子被調包了,所以他才會得到一個優秀又孝順的‘兒子’。 可這個‘兒子’如今已經死了,成了他心中不可替代的存在,因此皇帝對于四皇子這個親生兒子,越發看不順眼了。 德嬪就更不用說了,德嬪本就是一個極度自私的女人,這一點比皇帝還不如,至少皇帝還一直惦記著‘言明顥’這個養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