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余父余母也不是不疼閨女,在確定了下鄉的時間,兩人就想方設法換了各種票,又去買了不少東西,吃的用的都有,就怕女兒去了鄉下過不好。 嗯。 也算是另一種補償了。 十天后,余姝提著大包小包,上了火車。 她下鄉的地方叫平山大隊,光聽這名字就覺得窮,山多路難走,再不濟想想愚公移山吧。 大隊有安排驢車來接。 這一批知青三男兩女,年齡都差不多,在火車上待了兩天,吃不好睡不好的,個個臉色都不好,五月份了,車廂又悶熱,身上一股子怪味。 “平山大隊的知青,這邊!”一大叔在不遠處吆喝。 幾人勉強能聽懂。 便都提著行李快步走過去。 余姝最小,力氣卻不是最小的,十七八歲的少女又不是養在深閨要人伺候的嬌花,青蔥挺拔,昂揚向上,以前上學的時候也是要背著大書包走著去學校的,每天鍛煉著,體質杠杠滴! 她一手提著一個大包,肩上還背著個書包,看著近在眼前的巍峨高山,眼里一片茫然。 茫然,生活還要繼續。 知青的生活很簡單,那就是每天下地干活。 住在知青點,每人交出自己的口糧,再由人輪流做飯,不過,每天的糧食都要經過計算。 別說摳,這是節約。 別月初富二代,月末窮光蛋,要知道這可是個沒有花唄借唄的時代,提前吃完了那就只有預支下個月的了,那下個月就得餓肚子。 寧可每天少吃點,也得每天肚子里有食物。 余姝跟另外三個女知青住一屋,同在一個屋檐下,小摩擦矛盾避免不了,大體上算融洽。 她的生活很規律。 平時上工,周末會跟知青們坐村里的驢車去鎮上,去國營飯店改善改善伙食,再去供銷社買點必要的東西,月初去郵局領快遞跟信,都是家里寄來的,是她臨走前都說好的。 不然,憑啥。 哥哥們男子漢大丈夫不下鄉,偏要她一個小姑娘去吃苦,若再啥也不給,呵,臉呢。 也不怕鄰居同事笑話。 日子流水般匆匆而過。 余父當初說好的‘過段時間找人把她弄回城’也像是泥牛入海沒了音訊,除了每月那點東西,余姝像是被遺忘了,特別是在二哥結婚后,余母在信里提了一嘴,說是已經懷孕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