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陸海接著跟老高參觀了下鰻魚養殖廠,這兩天工人已經開始重新整修了,有露天養殖的,也有室內養殖的。 室內養殖廠的面積,大概在一千平這樣,室外的也有三畝池塘,工人正在對池塘和養殖池做消毒處理。 老高介紹,按照這種進度的話,不用半個月,就可以正式養殖了。 新來的老板渠道越厲害,員工干活就越是賣力,以前跟他差不多年齡的,都叫他“海哥”,也有叫他“小海”的。 現在全改口叫“老板”了。 “老板好。” “老板好。” 員工都想在陸海面前,留下一些好印象,大家也不是什么高材生,沒臉沒皮習慣了,畢竟嘴巴甜的,才有糖吃。 ...... 陸海接下來,干脆參觀了下其它的養殖基地,老馬現在主要養殖了大概一百萬尾的黃瓜魚,500條龍膽石斑魚,20畝的蟶子和花蛤,10畝青蟹池。 除了這些外,還有50畝海上生蠔養殖,投放了快100萬只海參。 這也是老陸要花兩三個億才能把老馬的養殖廠買下來的根本愿意,并不是因為廠的價值很高,而是浸泡在海水里的這些海洋生物價值高。 而想管理這些,還得擁有大量的人力物力,老馬養殖廠的員工數量,甚至比老陸工廠還要多,年營業額也高很多,但利潤就是上不去。 賺的錢,甚至沒有老陸的一半,再加上投資很大的緣故,很多時候,都是通過銀行貸款來緩解現金流壓力的。 結果賺來的錢,剛好只夠發工資和利息,有時運氣不好碰上天災,就玩完了。 這也是老馬心累的原因。 規模太小賺不到錢。 規模太大,風險系數成倍增加。 再加上他的產品沒有核心競爭力,別人可以從他這里拿貨,也可以到其它養殖場拿貨。 目前海鮮養殖市場,供大于求,導致利潤空間被壓縮,只能薄利多銷,導致產品不可能賣出高價。 種種因素,導致了老馬的黯然退場,不過對陸海來說,這也是必然的事情。 公司一旦失去了核心競爭力,沒有先進的養殖技術作為支撐,確實很難在競爭這么惡劣的環境下脫穎而出。 陸海觀看著老馬的海蠣養殖基地,撬了一個起來看,個頭確實很大,可惜的是,品種不怎么好。 剛好想起又雪那個導師的試驗池里,好像有很多生蠔品種,其中就有一種黃金生蠔。 要不干脆把讓又雪去找她導師談談,花點錢把她雇來當公司顧問,讓她幫忙提供技術支持。 這樣養殖廠說不定有質一般的飛躍,再通過老陸的關系,在廠里繼續搞一個校外實習基地,加強跟學校的互動,爭取拿到學校最新的科研成果。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