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田賦-《明天子》
第(3/3)頁
朱祁鎮微微有些吃驚,說道:“王大伴請講。”
王振說道:“國朝賦稅其實是有定額的。太祖皇帝慮百官擾民太甚,就在洪武年間確定了各府縣,要繳納的糧稅,不經官府之手,而由糧長轉運。”
王振的這番話,如果對之前的朱祁鎮,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但是他這半年之內,對大明朝的上上下下一直摸索,不敢說太明白,但是一些基本常識,還是知道的。
比如是糧長。
糧長乃是太祖皇帝特別設定的頭銜,甚至不能說官吏,主要負責將各戶的賦稅征齊,然后運輸到朝廷指定的地方。
“這有什么問題?”朱祁鎮說道。
“陛下,糧長收糧是按黃冊收的,但是黃冊不準,已經不是一日兩日了。很多地方有百姓遷徙,絕戶,戶口不準,自然征收不到,在洪武年間,還有糧長往里面貼錢,而今差錯過多,根本貼不起來。”
“當然,也有刁民鬧事,不想交皇糧國稅,而文官都講圣賢之道,下不去手。”
“要真收上來,恐怕要出人命了。”
“這些是真收不上來的。”
“當然,也有假收不上來的。就是地方大族,托庇一方,玩弄文書,欺上瞞下。篡改黃冊之事,都有一兩起。”王振說道:“不用雷霆手段,總就是有些人有僥幸心理。”
朱祁鎮對王振有一點刮目相看了。
他因為王振在歷史上的名聲,故而看王振帶了有色眼鏡。覺得王振擔不起大任。而今不過承太皇太后的心思辦事而已。
卻不想王振在國家大事上,還是有些見地的。
王振見朱祁鎮看他的眼光有些不同,心中大喜立即說道:“欠糧最多的就是江南,主要是江南民田官田不分,官田乃是太祖皇帝取張士誠親眷將官的田產,田稅很高,民田與之相比,不過半數而已。”
“開國數十年,很多田契流轉,百姓覺得不公,不樂納糧。所以江南糧稅拖得最多。這一千多萬石欠稅,一半都是江南欠下來的。”
朱祁鎮細細看著他手中的表格,說道:“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朝廷從江南征收的糧食太多了,蘇州一府抵別處一省。如此一來,江南百姓如何肯納糧。”
王振聽了,立即說道:“陛下英明。”
朱祁鎮心中暗道:“而今是讀書人詭寄田產似乎還不多,欠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江南重賦問題。”
“不過,其中很多問題,也值得重視。”
“大明朝廷的基層到底怎么運作的?”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历史|
当阳市|
亚东县|
苗栗县|
綦江县|
石台县|
依兰县|
丹巴县|
图木舒克市|
苍梧县|
中卫市|
SHOW|
法库县|
井研县|
宁城县|
滁州市|
思茅市|
伊宁县|
霍城县|
青海省|
右玉县|
长岭县|
芜湖市|
樟树市|
青阳县|
鸡东县|
正宁县|
富民县|
马鞍山市|
诸城市|
泰兴市|
云林县|
定结县|
平远县|
东至县|
忻州市|
和静县|
普宁市|
嵊泗县|
西吉县|
柳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