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聲波樂隊的新浪潮朋克、史班道芭蕾樂隊的新浪漫風格、尼克·克肖的流行電音、尼日利亞裔女歌手薩德的溫暖靈歌…… 一個個風格迥異的大牌明星、樂隊相繼登臺,這是世界音樂史上難得一見的奇觀。 更不要說還有大牌的聯袂演出了。第十個上場的,是斯汀和菲爾·柯林斯。兩人一個挎吉他,一個彈鋼琴,時而獨唱,時而相合。 盡管前一天,斯汀剛在這里舉行了自己的個人演唱會,他還是沒唱夠。 于是,不久他又出場了,跑去給人唱和聲——搭檔是一支大名鼎鼎的樂隊: dire straits——恐怖海峽。 很快,他高亢清亮的歌聲,飄揚在溫布利體育場上空。 I ap; my mTV…… 沒錯,恐怖海峽的代表作,《不勞而獲》(money for nothing)。 這些人,都是八十年代世界搖滾的刀鋒。他們對后國家的啟迪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尤其是華夏。 拿這《不勞而獲》的兩個演唱者來說,就各自影響了中國搖滾的一部分。 剛出道時,崔建經常被人說風格像斯汀。他自己也說過: 我的《一無所有》《假行僧》是受斯汀的影響,《新長征路上的搖滾》是受jing察樂隊的影響。 恐怖海峽,則深刻影響了蘇楊。 年輕時,蘇楊得到了一盤翻錄的磁帶,喜歡得要命,翻來覆去聽了無數遍。 磁帶上沒寫名字他又不懂英語,都聽爛了也不知道叫啥。很多年以后,他才知道那叫恐怖海峽。 八十年代,對華夏而言是剛剛睜眼,世界卻是風華正茂。 不過現在不一樣了,華夏有吳見夜,即便是吳見夜自己不想承認,但是現在全世界已經把他看做華夏搖滾樂的代表了。 風華正茂這個詞,如果非要用來形容今天的某一支樂隊,那一定是他們——皇后樂隊。 《波西米亞狂想曲》的前奏一響,全場歡聲雷動。紐約時報當天的報道稱之為:皇后最精彩的一次現場。 之前,吉爾道夫打電話邀請皇后樂隊主唱弗雷迪,一直聯系不上弗雷迪本人。經紀人悄悄告訴他: 弗雷迪很好面子的,你現在可以對外公布,到時候他不好意思不參加。 所以,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里,那個同性戀經紀人扣押消息,一直不告訴弗雷迪的情節,并不是真的。他也不知道自己有艾滋病。那是兩年后的事。 此時的弗雷迪狀態極好,還專門為了這次演出做了精心編排。這歌有六段,他只唱了最有現場氛圍的第二段。隨后巧妙地接到第二,《Radio gaga》…… 皇后樂隊的出場,點燃了現場的另外一個gao潮。 整個溫布利球場繼續陷入了狂歡的節日,所有的歌迷都瘋狂了,別說他們了,就是在肯尼迪體育場的黃嘉駒等人,此時也是激情澎湃,在原地里跟著弗雷迪高唱。 今天溫布利球場的氣溫高達32度,七萬名男男女女擠在一起嘶喊、跳動,溫布利聲浪陣陣,熱浪滾滾。無數人脫掉了衣服,男人赤裸上身,女人只剩胸罩。 工作人員不得不請附近的消防隊趕來支援,使用高壓水槍向現場的人海中噴水降溫。 看著電視里的這一幕,黃嘉駒等人不由得感嘆。 “什么時候,咱們的演唱會能夠有這樣的效果該有多好啊?” “會有這個機會的,相信自己!”吳見夜鼓勵他們道。 香江太小了,小到根本無法容下beyond這樣的樂隊,和很多頂級的明星,只有將華夏的市場真正的打開,依托華夏龐大的市場,才能讓他們真正的與世界頂級的明星相提并論。 這是一個漫長且艱難的過程,不過吳見夜正在為這一切努力著。 在溫布利球場的演唱會還有另外一個樂子,那就是溫布利的衛生間根本招架不住這么多人,很快就堵了、壞了。女人們一度強行占領了男衛生間,排隊四五小時才能上一次廁所。很多人只能用啤酒瓶或者塑料瓶子解決問題。 倫敦場開始兩小時后,費城場準時開始。 這又是世界上最奇特的一場演出——隔著半個地球,兩邊的觀眾卻能同時觀看。 來自全世界的捐款電話洪水一般洶涌而來。接線員一個個忙得手腳不分。 那個年代沒有互聯網眾籌。吉爾道夫最初委托BBc開設了2o部電話負責接聽電話捐款,后來又委托一家電話交換機公司的2oo人團隊。 人們只需要撥打電話,報上自己的信用卡號和捐助金額,表明自己愿意給非洲捐多少錢,就可以完成捐款。 在吳見夜重生前,曾經看到網上有這么一個評論:每個看這場演出現場錄像的人,都覺自己晚生了幾十年。 現在吳見夜不僅僅是看到了這場演出,甚至將會作為參與者,加入其中。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