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送他一個‘呵呵’,其實這個很好解釋,當年慈禧貴為皇太后,自然有足夠的辦法和權力解決這一問題。 非要說的話,慈禧頂多也就是會寫字罷了,根本寫不出來令人驚艷的作品,很多被稱贊叫絕的作品,也不過是來自下面人的馬屁罷了。 現在很多人相信了這一論調,當年慈禧太后有著書畫代筆人,這些代表人的水平真的是非常高的,而慈禧的作品則是由代理人先進行繪畫然后當慈禧想要留下作品的時候,只需要通過工匠設計的精巧的一個小制作,便能夠畫出自己的作品。 這些師傅會把寫好的字用針刺成小孔然后撒上一些白粉,并且在底下再墊上一張紙,這樣的話,慈禧只要像臨摹一樣寫了上去,就可以完成自己的作品了。 但對于書畫收藏家來說,要么是因為作者的名氣夠大,不管他的作品水平如何,就沖名字便有欲望收藏; 要么就是因為作品的藝術水準高超,不管你名氣大不大,都不乏欣賞之人。 而過去的收藏家對慈禧書畫的態度,大致上就屬于第一種類型。 從慈禧的生平上觀察,她的書畫成為社會收藏品,初始的年代應該在1861年以后,而從各個博物館收藏以及市場上流轉作品的情況看,也可以得到這種判斷的印證。 慈禧自1852年入宮,賜號懿貴人,次年晉封懿嬪,到四年后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駕崩后,與孝貞顯皇后兩宮并尊,稱圣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 后聯合慈安太后(孝貞)、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zheng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 清zf暫時進入平靜時期,1873年兩宮太后卷簾歸政,兩年后同治帝崩逝,擇其侄子愛新覺羅·載湉繼承皇位,年號光緒,兩宮再度垂簾聽zheng。 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3年后慈禧發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開始獨掌大權,1889年歸zheng于光緒,退隱頤和園。 1898年戊戌變法中,帝黨密謀圍園殺后,慈禧發動戊戌zheng變,囚禁光緒帝,斬戊戌六君子,再度訓政; 1900年庚子國變后,實行清末新政,對兵商學官法進行改革,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駕崩,慈禧選擇三歲的溥儀繼同治帝大統,為宣統帝,即日尊為太皇太后,次日14點(未正三刻)在儀鸞殿去世。 也就是說,到了1861年慈禧垂簾聽政以后,她不光有了“圣母皇太后”的名望,更擁有了主宰國家命運的大權,并且把自己的所謂書畫,當做是一種恩典的賞賜品,慈禧的書畫才開始在社會上多了起來。 而歷史上從來不缺乏趨炎附勢者,他們不僅把慈禧的書畫當做炫耀自己的資本,更是一種類似護身符之類的東西,于是慈禧的書畫成為了珍貴的收藏品。 如今臺上的這幅《福壽雙全》就是作于戊戌變法那一年,可以說見證了一段歷史,所以是有額外附加值的。 但前面也說了,慈禧的字畫很有可能是由他人代筆,并不是其真實的藝術水準。 有一點可以證明,如今藏于京城故宮博物院的一件慈禧于光緒三十年(1904年)7月2日,用朱砂墨書寫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由此可窺慈禧親書的真實面目,此經文其字結構呆滯松散,筆力孱弱稚嫩,毫無生氣,完全是初學墨書的水平。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