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馬冠福點點頭,“8000?那還好~” 老霍沉聲糾正道,“8萬!” “8萬?”馬冠福失笑搖頭,砸了咂嘴道,“也不算虧!” “你到底什么意思?有話快說,別賣關子~” 馬冠福手指點了點這鳥食罐,“那我可就直說了,這應該是清三代的仿宣德青花瓷瑞果紋投壺式鳥食罐,具體是斷到拿一代還需要好好琢磨,但肯定不到明~ 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雍正仿宣德?!? 老霍被這話吊著心里不上不下,清三代的仿品也很有價值,但瓶身有款,款和年代不搭,著實影響最后估價。 “具體說說理由?” “瓷器胎面釉色的特點暫且不提,我在2010年的時候去瑞士旅游,順路去了玫茵堂,里面有一件藏品和你這只一模一樣!” 玩收藏的應該都聽說過玫茵堂的大名,在西方收藏界,玫茵堂應該是除了幾大博物館之外,最具權威和地位的收藏華夏古瓷器的翹楚。 這個名字一聽就很詩意,“玫瑰如茵、花開遍地”,坐落在瑞士蘇黎世東南方的玫茵堂,以其藝臻技絕的御制瓷器舉世聞名,為史上最精煉的私人御制瓷器收藏之一,收藏囊括了從新石器時代到歷朝瓷器中最上乘珍品,被認為是仍在西方私人手中的最好的華夏瓷器收藏。 玫茵堂的創始人,是一名出生在菲律賓的瑞士商人,名叫斯蒂芬裕利,他和弟弟吉爾伯特裕利,苦心經營六十載,將他們父親在馬尼拉創立的商行發揚光大。 今天的裕利集團是亞洲領先的醫療服務及藥品提供商,并且是該地區最大的農業綜合企業,年營業額達120億美元,更可怕的是這偌大的商業帝國,幾乎全部屬于裕利家族。 裕利兄弟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通過中間人購買華夏藝術品,早期,這對兄弟對華夏藝術品存有廣泛興趣,從古代青銅器到晚期的瓷器,但是他們按照年代將各自的興趣進行了分界:吉爾伯特專注于新石器時代到宋代之間的早期陶器,斯蒂芬則將精力傾注于元明清三代的瓷器。 他們將自己的收藏定名為“玫茵堂”,另外這也是他們在瑞士家鄉名字的諧音。 裕利兄弟選擇藝術品有三條最基本的標準:這件作品的珍稀程度、紋飾的品質以及作品的品相。 作為基本規則,特別是清代的作品,復雜三維的作品,比如花瓶要比實用主義的杯碗優先考慮,而平盤則是最次要最不理想的物件,他們認為一件作品不光要稀有,具有重要性,他們購買的每件作品還必須具備吸引他們的美學魅力。 也正因為這樣嚴苛的要求,能夠入得玫茵堂的古董,無不是經過反復勘驗的真品傳世之作,馬冠福雖然沒有親自上手玫茵堂的那件投壺鳥食罐,但出于對玫茵堂的名聲的信任,以及他自己眼力的自信,斷定老霍手里這只鳥食罐為清三代仿品,不足為奇。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