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連守信只略微識得幾個字,將契紙看了看,就交給了連蔓兒。五郎和小七就都湊過來,和連蔓兒一起看那契紙。 “爺,你佃了三十畝地啊?”連蔓兒一邊看,一邊問道。 連守仁見連蔓兒能看得懂契紙,就轉(zhuǎn)過頭來,在連蔓兒身上很是看了一會,才移開了視線。 “對,我跟王舉人佃了三十畝田。”連老爺子道,“就在北邊,離家里的地不遠(yuǎn),都是好地。” 連老爺子說著話,又裝了一袋旱煙,點了火,吧嗒吧嗒的抽了起來。 “我跟人家說的有點晚,要是換個人,就佃不著地了。是王舉人知道咱要佃地,特意發(fā)了話,咱才能佃到這三十畝地。……人家還沒朝我要押金,說是信得過咱。” 這個時代地主租土地給人種,在交付土地之前,是要先收取押金的,這是怕到秋收的時候,租地的人逃租,或者租地的人不好好耕種,讓土地荒廢,而使地主蒙受損失。這押金還不少,一般比地租還要多一成以上。連家現(xiàn)在是這樣的境況,如果要交押金,是很有些困難的。王家不收押金,連老爺子松了一口氣,對王家很感激。 “爹,這些地,到時候要交多少地租子?”連守信又問道。 “……每畝田地租一百七十斤。”連蔓兒看著契紙說道,“這里寫著,中上等田三十畝,地租每畝一百七十斤。” “沒錯。”連老爺子點了點頭。“那地我都去看過了,比咱家的地還好點。這一年好好侍弄,秋下每畝能打個三百斤左右的糧食。交了租子稅糧,咱還能有一百斤的撈頭。王舉人家是少有的仁義人家,這地租在咱這一個縣,都能算上是最低的。” 這個時代。田地是貴重的財產(chǎn),地租很高。有地七勞三,也就是說土地的收成,地主要七成。而出力耕種的佃戶只有剩下的三成。更高些的,還有地八勞二,也就是說佃戶只能占有土地收成的二成。 王家租給連老爺子的是中上等的好田,按畝產(chǎn)三百斤來算,他只收了五成六的租子。不管在什么地方,這樣的租子都算是很低的了。 但即便是這樣,佃戶們還是要上交多一半的土地收成。自己只能留下少一半。 佃農(nóng)很辛苦,土地很珍貴,做地主是很有前途的。看了這樣的租約,連蔓兒覺得自己做個小地主的目標(biāo),簡直是定的太正確明智了。 “我聽說,王家好像有家訓(xùn),地租要比別人家低兩成。”連守仁這時插話道。 “這是造福鄉(xiāng)里的事,人家行善積德。能家大業(yè)大的,這不是沒道理的。”連老爺子嘆了一口氣道。“咱家以前收租子,也是比照的王家。那時候,好多人搶著要來租咱家的地……” 說到這,連老爺子啞了聲音,沒有再繼續(xù)說下去。 “爹,等我……” 連守仁的話只開了個頭,就被連老爺子擺手打斷了。 “……我看繼祖的火候差不多,這兩年肯定能種。”連守仁又道。 連老爺子吧嗒吧嗒抽著旱煙,沒有說話。就算連繼祖火候到了,也要先考個秀才、憑上個優(yōu)等,領(lǐng)的廩米也只夠他一個人的口糧。從秀才而到舉人。這期間要多少年的苦讀暫且不說,這花費,想想連守仁這些年用去的錢,連老爺子的心就翻了個個。 連老爺子心里何嘗沒計算過這個事情,要供連繼祖讀書,就算是一家人再勒緊褲腰帶。怕也艱難。而且,這一大家子人,會愿意供連繼祖嗎?今時不同往日了! “繼祖那,咋沒在家?”見連老爺子神色頗有些黯然,連守信就想岔開話題。“私塾里不都放假了嗎,聽說……” 連守信說到這,意識到他或許說了什么不該說的話,立刻緊急剎車,停住了話頭, 因為到了春耕的時候,不管是私塾里的學(xué)生還是先生,家里都是正用人手的時候。青陽鎮(zhèn)這座私塾有一個傳統(tǒng),就是每到春耕和秋收的時候,都會放幾天的假,讓先生和學(xué)生們都能回家去幫忙種地、收割。 這也算是一種人性化的安排。不只青陽鎮(zhèn)的私塾有這個傳統(tǒng),其他村鎮(zhèn)的私塾也都是如此。倡導(dǎo)耕讀傳家,耕種是要排在讀書前頭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