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尼瑪,天上果然不會掉餡餅。” 6a集團的陳暢飲是真心感覺這除霾項目不能再做下去了,已經虧了3.5億,沒必要再虧35億,甚至350億啊,及時止損才是商人之道。 陳暢飲也沒想到植物除霾法如此費錢,你說它有效吧,它確實是有效,而且能夠達到根治霧霾的效果,但是前期栽種植被的成本太高了,特別是還能除霾的植被,更是值錢。 掃遍全國,也沒見過哪個土豪城市敢大面積的采用植被除霾法。 無外乎整個城市都負擔不起這個費用,或者說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沒人干。 更不說他新樂集團了,他新樂集團再研發(fā)的厲害,除霾效果再牛吧,也得靠植被才有效吧,靠植被就要花錢,花大錢。 花完這筆大錢,還有更大一筆錢等著花,車輛得將植被運輸到位吧,油費,租車費用,雜七雜八的費用。 接著還有數千計的員工栽種費用,最后最后還有后期植被養(yǎng)護費用。 算下來,植被除霾法看起來挺好,挺實用,挺牛b,然而,華而不實,不實用啊。 “姚總,這七天時間,我們已經改裝生產的100臺除霾車每天早上中午工作一次,就能凈化2100平方公里了,前后費用才4000萬而已。” 新樂集團的姚新樂聽著手下的匯報,并不意外,有京都除霾案例在前,根本不需要創(chuàng)新,直接抄作業(yè)就好了:“嗯,凈化前后對比一下,空氣中的pm2.5含量多少?” “凈化前pm2.5指數306,屬于嚴重污染。” 手下繼續(xù)匯報:“凈化后pm2.5指數降為213,屬于重度污染。” “重度污染?” 姚新樂眉頭一皺:“一天兩次凈化,竟然就這點效果!?” “是的,這是凈化后兩小時收集的數據,但是很快就又恢復成了嚴重污染,如果長期凈化可能效果會好一點,pm2.5指數會維持在中度污染150以上,重度污染213以下。” 手下說。” 增產除霾車,可以短時間內根除霧霾嗎!?” 姚新樂再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