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20世紀末21世紀初,很多小孩子都相信2112年9月3日,日本東京的松芝工廠會生產一只貓型機器人。這只叫做多啦a夢的藍色機器人,伴隨著流行文化刻印在文化史中。 但是,2112年的9月3日,一群二十一世紀初的孩子們只感到心碎。 約格莫夫后退兩步,揮了揮手。船只解除束縛,將一頭座頭鯨放回大海。那座頭鯨的血液之中流淌著麻醉藥與病毒。這只生物的智慧已經很高了,它迷迷糊糊不知道發生了什么,只是攪動尾巴逃向更深的海域。 等待它的是一場九死一生的考驗。 而周圍還是好幾條船在做同樣的事情。他們有些是專門控制住鯨魚,有些則是在鯨魚的后頸上安裝個什么機械裝置,還有一些則在往那些鯨魚的身體里注射藥物。 而在這支小小船隊的西方幾十公里處,人類拉開了一張巨大的濾網。 這濾網足夠擋下絕大多數浮游生物了。 如果是在過去,這樣的網子會被指責“破壞生態”。但現在,這些匆忙之間建立的隔離系統,才勉強維持著生物圈最后的榮光——盡管約格莫夫很懷疑,這些玩意到底有沒有作用。 最近幾年的歷史像個噩夢,還是最瘋狂的那種噩夢。 事情的起因是在中亞、南亞一帶。 約格莫夫的研究成果,讓追求“彼岸”的宗教面對巨大的價值挑戰。有一段時間里,大資本家向山有了個業余愛好,便是約一些宗教界意見領袖,到各種網絡直播欄目里激情對線。 其實向山辯經的水平不大行,但奈何他手里的“論據”對那些宗教人士簡直是降維打擊。學術界的各種趣味小常識,就能讓那些圣賢的寓言故事變得很不對味。而超人企業一路以來的各種所作所為,也支撐著向山的一切觀點。 向山不需要從邏輯上、道理上說服這些宗教人士。 他的目的是說服觀眾。 傳統宗教以難以想象的速度土崩瓦解。 “先進的技術帶來了更新的生產方式。先進的生活方式,自然會讓原始時代殘留的意識形態無所適從。”向山對此很是滿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