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向山的想法-《賽博英雄傳》
第(1/3)頁
向山是真心相信,增材建造/3D打印是可以改變人類工業格局的。
人類工業格局路必然走向“聚集”,壟斷會非常容易出現。究其原因,便是因為“大規模生產”。
大規模生產所帶來的好處實在是太大了。
人力資源、資本、信息、技術、經濟實體在一個區域內聚集的時候,就能夠產生“1=12”的特殊效果。由于生產機構的規模擴大了,所有生產線可以共用一個研發機構提供的技術,攤平了鹽發生本。大規模采購物料的時候,也能夠壓低價格。
總之,好處多多。
當然,還有一點——大量的人手,就可以實現人員的專業化和分工,提升效率了,所以成本也因此降低了。
亞當·斯密在經濟學中完成了對“分工”的研究,而查爾斯·巴貝奇這位數學家將之進一步發展。最終,在“美麗新世界的神”亨利·福特手中,這一套制度進化成了最終形態——流水線。
巴貝奇從科學的角度提出,分工可以讓每一個工人所掌握的技能減少。這節省了工人學習新技能的時間,節省了員工學習過程的消耗,節省了從一個工序轉向另一個工序的時間,更節省了改變工具所需要的時間。這樣子的話,一個工人只需要重復進行簡單的勞動,就可以快速提升勞動技能的熟練度。
但巴貝奇先生或許并沒有料到,亨利·福特會怎樣踐行這個理論。
大資本家將福特把T型車的生產總共分為7882道不同的工序。其中,949道需要“強壯、身體條件很好的男性工人”,3338道需要“一般體力工人”;其他工序可以由“婦女或年長一些的少年”完成;還有,“沒有腿的工人可做其中670道工序,一條腿的工人可做2637道,沒有手的人可做2道,一只手的人可以做715道,瞎子可做10道。”
啊,當然,還有一點尤其不應該忘記。
巴貝奇先生是研究機械的行家。在電氣時代之前,這位數學家就在盤算制作“可以計算的機器”以及“可以自動運行的機器”。
所以,巴貝奇還提出了很重要的一點——由于單一工人的任務變得更加簡單,所以“分工后,更容易設計出更精致合用的工具和機器,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
并非是機器導致了大規模生產,而是因為人類發現了“大規模生產”非常容易獲利,所以按照大規模生產的要求設計了工業機器。
現代工廠制度的一切,都是圍繞著“大規模生產”這一個主題的。亨利·福特的徒子徒孫們以最殘酷的方式踐行著巴貝奇的理論。
哪怕這種形式的勞動,會徹底摧毀工人的價值。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昆明市|
平定县|
泰宁县|
黑龙江省|
弥渡县|
贵阳市|
南雄市|
大余县|
清水县|
蓝山县|
湘西|
饶平县|
彰化县|
黄浦区|
宁远县|
呈贡县|
乌恰县|
门头沟区|
邳州市|
福安市|
丹江口市|
阿图什市|
新乡县|
永顺县|
松潘县|
镇安县|
新乐市|
高清|
同德县|
外汇|
保亭|
耿马|
岱山县|
汪清县|
青铜峡市|
拜城县|
泾源县|
安福县|
贺兰县|
牡丹江市|
宁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