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寒露左右,秋收工作全部結(jié)束。 旱地里的棉花和山芋,也全都收了回來。 一季的勞碌,讓振華黑了許多,糙了許多,但是腰板直了,腳步也有力了。挑起擔(dān)子來,他也能像劉志高一樣,穩(wěn)穩(wěn)當當,不疾不徐。 而且振華也在這勞碌之中,找到了收獲感和成就感,心里更加踏實起來。他發(fā)現(xiàn)自己也可以做一個合格的種田漢子,就不再茫然了。 秋種工作很快,幾畝地的麥子和油菜,隨便應(yīng)付了十來天,全部搞定。 那些水稻田,收割以后大多空著,蓄養(yǎng)田力,等待來年夏季插秧。 忙完了農(nóng)活,振華的老爹趙成海立刻聯(lián)系鎮(zhèn)上的稻販子,賣了五千多斤稻谷,換了千把塊錢,開始著手自己的偉大事業(yè)了。 他的偉大事業(yè),自然就是給兒子蓋房。 鄉(xiāng)下人一輩子,只要蓋起幾間大屋,給兒子討了老婆,就算功德圓滿。 趙成海先買做屋椽的大竹竿子,再買房梁和門窗的木料,再去買小紅磚…… 整個過程中,振華都陪著老爹,討價還價,開票算賬,找車輛運輸。 小紅磚一共訂了兩萬一千塊。前面的十幾車紅磚,都順利地送進了村子,碼在振華家的打谷場上。 可是最后的三車磚,拉到鎮(zhèn)上的時候,卻忽然遇上了一陣暴雨。 大四輪車不敢再往下面送,擔(dān)心土路淋雨以后開不回來,司機就問押車的趙成海怎么辦,要不要拉回輪窯廠去? 趙成海當然不愿意送回去了。送回輪窯廠,自己又要支付運費和裝運費。而且那一年的紅磚很緊張,需要提前交錢開票才能買到。 于是,趙成海一揮手:“就卸在路邊吧,等天晴以后,我自己拉回去?!? 四輪車師傅點點頭,讓隨車的工人卸磚。 工人們冒著大雨,將這三千塊紅磚卸在縣道邊的空地上,碼成了一條長龍。 趙成海當時沒想到,這三千塊紅磚,差點要了自己的老命。 那一場雨,下了十幾天不停歇。 這十幾天里,趙成海和兒子振華,就輪班值轉(zhuǎn),呆在離家五里路的鎮(zhèn)上,看守著這堆磚頭。 如果沒人看守的話,這些磚肯定會被人偷走的,到最后,三千塊磚,能剩下三百塊,就算是奇跡了! 好在有現(xiàn)成的磚頭,振華和老爹就在路邊的寬敞地帶,搭建了一個窩棚,一人高,四平米左右,上面用油布蓋著,里面放了一張蔑笆床,以作安身之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