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十一月的第一天,清晨,小霧。 方年、方正國父子兩各挑著一擔水桶去天井取水。 清晨來天井取水的人們在那口兩米見方的水井旁排著隊兒。 多是鄉里鄰親,笑呵呵的扯兩句閑話,招呼一聲。 井淺,水卻從未缺過,潺潺溢出,路過水泥鋪就的小溝流向旁邊的水庫。 趕在早些年,還有人拿著臉盆毛巾牙刷漱口杯來。 方正國放下水桶,邊跟大家招呼,邊主動給大家散煙。 “老三,你這是攀了大財回來啊,煙都換成金白沙了。” “誰讓三哥生了個好兒子,你看方年大清早的就起來擔水,我家那哈寶只要放假沒十點都不起。” “……” 方年臉上帶著微笑,有長輩望向他說話,他就配合的點點頭,不怎么吱聲。 看著方正國來回散煙,方年有一種想仰天大笑的沖動。 多少所謂滔天的大事,在方年眼里都不及眼前這個簡單場面。 曾經方年聽到過林鳳最常說方正國的一句話便是—— “硬是舍不得發一根煙!” 只要是逢年過節家里來個客人,又或者是出趟門,這句話就一定會有。 因為在后來的數年時間里,方正國逐漸摳搜習慣,再不舍得發煙出去。 現在的方正國,還是當打之年,還未有過后來更深層的壓力。 “應該是林鳳女士這幾天又‘教育’過了。” 方年感到‘欣慰’。 這點滴的真實,讓之前偶爾對前世的優渥生活抱有懷念,飄在空中的方年,感覺到根。 方年也一點都不害羞的,直接將這功勞歸給了自己。 ……擔水到家后,林鳳已經在準備早餐了。 家里做飯很少用米粉做主食,不是不喜歡吃,而是比做菜麻煩一些。 之所以湘楚或者具體一點,桐鳳棠梨有些人一日三餐都吃米粉。 原因很簡單,在外面對付一口的時候,米粉卻反而最簡單,便宜實惠,且不用等太久。 七點多開吃的時候,林鳳第一個端上碗走出了房門,靠在門柱上。 見狀,方年會心一笑,也跟著端上碗走了出去。 盡管已算入冬,但在農村,大多數人也已走出家門,各處忙碌起來。 “三嫂,吃什么好菜啊……” “……” 有人過路問,林鳳便笑著寒暄兩句。 一旁的方年是心知肚明,林鳳女士在等一些愿者上鉤的目標。 比如那個必定會來,直到現在方年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等閑路上碰上不會主動打招呼,但應該是叫聲伯娘的人。 農村的地域屬性很有意思。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