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球場上,在進攻時間所剩無幾的情況下,凱爾特人這球由華萊士在低位強攻蘇楓。 近兩年,為什么美國媒體很少用“歷史第一小前”去形容蘇楓? 因為在不少專業人士看來....... “史上第一前鋒”才配得上今時今日的楓皇。 早在與凱爾特人的這輪系列賽開始前,espn便列舉了蘇楓本賽季的幾項重要數據來與巴克利、馬龍、鄧肯等人做對比。 結果有趣的是....... 除了在籃板上蘇楓略微落后于巴克利、馬龍、鄧肯之外。 在其他幾項內線球員的重要數據上,蘇楓均高于巴馬鄧三人。 06/07賽季,根據nba官網技術統計顯示,蘇楓的籃下命中率為71.5%。 而這一數據,也位列06/07賽季所有報名位置為前鋒的球員第一位(包括鄧肯)。 另外,雖然在巴克利與馬龍馳騁于賽場的那個年代,nba并沒有專門去統計籃下命中率,但是在通過完整錄像仔細查閱完馬龍與巴克利的生涯巔峰賽季后....... 根據espn提供的對比圖顯示: 92/93賽季,獲得該賽季常規賽mvp的巴克利其籃下命中率為68.8%。 而在89/90賽季,場均可以為爵士拿到31分的馬龍,其籃下命中率則是為69.5%。 并且,為了堵住那些說蘇楓的內線出手占比不如馬龍、巴克利等黑粉的嘴,在這張對比圖上,espn還不忘向這群楓黑們科普了一番冷知識........ 06/07賽季,在常規賽,由于奧尼爾已不再巔峰,所以作為熱火的內線主要得分來源,蘇楓場均要在籃下出手7.4次。 而92/93賽季的巴克利,與89/90賽季的馬龍,在這項數據上則分別是6.8次與6.6次。 誒,等等! 鄧肯呢! 你“es楓吹”怎么在這種時候就不貼鄧肯的數據了? 嗐! 你說介都06/07賽季了,不會還有人以為當今聯盟的內線都跟奧尼爾似的,只會在籃下兩分兩分的硬鑿吧? 其實除了生涯早年之外,很多看過鄧肯打球的球迷應該都知道,這只小鄧頭在場上的很大一部分得分來源主要靠的還是兩個側翼的打板投籃。 畢竟,能輕松投進去的事兒,你說為嘛要頭鐵去硬鑿呢? 06/07賽季,鄧肯的籃下場均出手僅為5.8次,而就算是他拿到常規賽mvp的那個賽季,他的籃下場均出手也僅為6.6次。 事實上,自打世紀初nba取消hc規則后,籃下早已成為了蘇楓、小詹詹這種重型坦克平時最愛蹦迪的地方。 尤其是在現代內線,還必須承擔為隊友拉開空間這一職責的前提下....... 禁區,已然成為了傳統內線們的墳墓。 就拿這賽季的凱爾特人來說....... 鄧肯在籃下的場均出手次數,甚至還不如場均要在內線出手近7次的帕克。 另外,據espn的這份對比圖顯示,在真實命中率上,本賽季蘇楓也以65.2%領跑全聯盟,并遠高于巔峰時期的巴克利、馬龍、鄧肯。 因此....... 在這個“且戰且退”橫行無忌的年代....... 在espn看來,蘇楓才是那個肩負重塑“鐵血肉搏宗”榮光的男人! 那么現在問題來了....... espn提供的這些高階數據對比,究竟有沒有價值呢? 答案顯而易見。 有,但不完全有。 因為籃球場上,數據始終只能作為參考,因此球員在場上的發揮,還得視球員的具體表現來定。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 無論是之前在半決賽與阿泰、小詹詹的那番血戰,還是此刻令華萊士夢回新秀賽季的表現....... 蘇楓都絕對當得起,“史上第一前鋒”這一殊榮。(楓黑:誰公認的?) 美航中心。 場上,對于曾在90年代接受過馬龍、巴克利等人洗禮的華萊士而言....... 當他數次試圖通過他的翹臀頂開蘇楓那具堅韌、頑強的身軀時....... 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 他不僅沒能頂動蘇楓,并且在來回的肉搏中,他甚至還險些失去了自己的重心! 這賽季,華萊士的體重大概在109公斤左右。 由于在進攻端,主要依賴一手絕活直臂干拔吃飯,所以像這種低位硬鑿,一般只要華萊士能頂出一個縫隙,那他便能隨即獲得翻身出手的機會。 而去年夏天,在歸隊時,蘇楓的體重則是107公斤左右。 光看體重,華萊士顯然更占優。 但是比肌肉密度與肩寬....... 報名身高為“211”公分的華萊士,其胳膊明顯比蘇楓小了整整一圈。 什么叫做力量上的壓倒性優勢? 介就是力量上的壓倒性優勢! 雖然....... 早年把蘇楓帶入歧途的喬丹、馬龍、巴克利早已淡出聯盟。 但是....... 蘇楓可從來沒有忘記當年他在場上被這伙兒聯手摁在地板上暴揍的畫面! 因此,別說此刻在低位背打蘇楓的是華萊士了....... 就算華萊士委屈巴巴地去費城請小姚來....... 那蘇楓也不帶....... 咳....... 那還是需要稍微慫一下的。 且說正事! 球場上,因為沒能撞動蘇楓,在24秒到點前,華萊士只得別扭地通過側轉身的方式將球甩向了籃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