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曹修言一邊致謝一邊鞠躬。 劉青松擺擺手道:“不用那么見外的。我先跟你說好,你不好好寫,我是會把你開除的。老師最近的確有一個題目想寫,也只是一個想法。你知道周公這個人物吧?哦,最近這些年出了很多與周公有關的出土文獻資料,不過還沒有人把這些資料整合起來,做一個綜合研究。 “比如周公廟出土的大批甲骨文拓片,就有很多與周公直接有關系的內容。還有像清華簡,里面的《金縢》、《周公之琴舞》等都是與周公直接相關的內容。還有《竹書紀年》,可以與《逸周書》還有《史記》做對讀的。這些資料有人做零散研究,但是不系統。我是想把這些資料整合起來,結合出土文獻和傳世文獻對這個人物做一個比較全面的分析。” 老劉大致闡述了一下他的想法,曹修言也大致聽懂了他想表達什么。 簡單來說就是,最近這些年到處挖墳挖到不少關于周公的資料,有人研究了,但是研究不系統,加上傳下來的這些文獻,比如《史記》什么的,里面會有很多內容是與刨出來的內容有差異的,老劉想把這些資料做一個匯總,再進行深入研究。 曹修言大致分析了一下,這個題目,還是挺大的。 難怪老劉自己一個人寫不了…… 這得查多少資料啊…… 不過話說回來,老劉應該能帶碩士啊,他手底下應該有不少碩士的,這個機會怎么就到自己頭上了呢? 不管了,反正這餡餅算是砸到自己頭上了,至于自己接的住接不住,就看自己有沒有那個本事了。 曹修言一直覺得,這個世界是有天上掉餡餅這種事的,但是大多數接不到,因為沒有接住的本事。 有些人瞄準了接,但是卻被餡餅砸了個滿頭包。 這是機遇,也是挑戰。 “劉老師您一說我就有興趣了。我倒是對周公這個人物做過一些不成熟的小研究,看了一些青銅器銘文,像小臣單觶、禽簋、史墻盤中都有對周公的記載,大多是對周公東征這件事情的直接刻畫。還有像清華簡,我也在中心簡單讀過,像《蟋蟀》這篇和《詩經》里的那篇內容很相似。所以我想試試能不能幫到您,也是對自己的一個挑戰。” “不錯啊,能了解這些已經很不簡單了。” “劉老師過譽了,我也是看了唐蘭的《西周青銅器銘文分代史征》才了解的。” “那今天就先這樣,你先回去做一些前期資料的收集,嗯……主要做出土文獻這一塊吧。把出土文獻中關于周公的記載盡可能地收集出來,然后發給我,咱們一條條地篩選和對讀。” 劉青松給曹修言布置了任務。 曹修言點點頭,起身致謝道:“那劉老師我先走了,您忙您的。有什么問題我及時向您請教,避免耽誤了論文寫作。”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