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宋朝是如何發展到這個地步的?超快速的發展,哪怕是收割倭國的銀礦都無法滿足宋朝商貿這饕餮? 是趙桓重開市舶司嗎?有一定的原因,但是重開市舶司的意義,只是將民間海貿,承認其合法,大量減少的僅僅是私販和海盜罷了。 大宋本身就存在大量的海貿,哪怕是朝廷禁海,但是朝堂沒有一支戰備的海軍,怎么完成片甲不下海的海禁? 是趙桓推出的銀本位的大宋銀莊對金融的刺激?有一定的原因,但是本身大宋的民間都存在錢莊、票號、銀市這樣的民間組織,大宋銀莊的作用,更多的是將這個市場規范化,并且具有了調解的作用。 那是什么刺激的大宋如此的迅速發展,尤其是商貿發展的速度,連銀子作為新的法定貨幣,都無法滿足它的胃口? 趙桓已經琢磨了很多天了,終于找到了罪魁禍首,是李綱。 他的商稅改制和依托于退役軍卒建立的大宋新商稅稅稽查,將商稅徹底規范化,這不僅僅給朝堂帶來了巨大的財政收入,也給民間商貿發展注入了發展的強勁的動力。 大宋朝的商稅改制,將錯亂不堪的大宋商稅,徹底規范化之后,打消了百姓們投資顧慮,他們將藏在地窖里的銀子和銅錢,拿到了大宋銀莊,換成了銀幣和銀票,舉著大把的鈔票,雇用百姓進行生產,哪怕是小手工形式的作坊,都擁有無限的潛力。 而為了讓商稅改制進行到底,趙桓也對大宋的流匪進行了全國范圍內的整改,再加上馳道和興修水利讓貨物更快的流轉,都讓大宋朝的發展,爆發出了讓人側目的威力。 歷史,永遠是由人民去創造。 所以,這一切罪魁禍首就是李綱,面對錢荒對發展的限制,李綱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見,那就是小幅度可控制的超發,國債金融工具,不足以調控市場普遍的錢荒。 “這搞個商稅改制就這么厲害?”趙桓皺著眉頭,他在懷疑是不是有朝臣在其中玩什么他不懂的把戲,但是他又看不出問題。 【歷史事件提醒: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清廷歲入4,250萬兩白銀,農業賦稅3,281萬兩,占比為77%,工商雜稅969萬兩白銀,占比23%】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