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當年見到皇上的時候,皇上才三歲,那會兒滿街跑,抓都抓不住。這會兒都這么大了。”孟太后第一句話充斥著慈愛和對小輩的關愛。 “人嘛,總會長大的。”趙桓笑著回應著,他給孟太后夾菜,一副祖母慈愛,皇帝孝恭的模樣。 守人倫而長興,這點表面功夫,趙桓還是能夠做得出來。 孟太后一臉緬懷的說道:“皇上登基這四年,大宋朝南到瓊州北到燕京,都傳唱大宋皇上的英武,老身在廬山都聽那道士們說什么,皇上是三清道祖轉世,現在一見端是英武非凡,有老君之姿。” “現在北到沈州了。”趙桓笑著糾正了孟太后說辭上的漏洞,甚至還裝了個比。 “哦,那倒是厲害的緊。”孟太后笑著說道:“這兩年我大宋雖然多災多難,但是這中興之兆也越來越明朗了,咱大宋們養士一百六十載,倒也沒算白養。” “官家這四年征戰,這糧草可未曾掉過鏈子,可算作文臣之功。” 趙桓點頭,說道:“太后教訓的對。” 孟太后的勢力,并非簡簡單單的只有宗親,還有無數的文官聚合在一起。 趙桓打心底瞧不太上文臣,干啥啥不行,貪錢第一名。 這也讓趙桓登基這四年來,對文臣們不大友好。這批人趙桓沒團結好,導致這些官僚都投了孟太后。 但是趙桓并不后悔,他的執政根基和所有的政令,都是在圍繞著均田令在執行,本身就是從士大夫手里奪食,官僚,他真的沒辦法團結,也沒有本錢去團結他們。 他們自然團結在了孟太后的身邊。 “皇上,老身回京,是不是擾了皇上的興致?這剛回京,就把我老身從廬山帶回來的兩頭祥瑞給燉了湯。”孟太后笑呵呵的問道。 “宮中多婦孺,這白象畢竟是個畜生,萬一兇起來,不大好收場。”趙桓笑著打著機鋒,至于到底什么是畜生,那自然不言而喻。 孟天后已經歷經三朝,兩次罷黜,兩次復起,一次垂簾聽政,她沒有理會趙桓的陰陽怪氣,笑著說道:“畜生,殺就殺了。” “倒是聽說承佑在潭州惹禍了?”孟太后將手中的茶盞放下,說起了正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