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大宋錢引的崩壞,直接導致了方臘在漆園造反。間接的導致了兩川在趙桓和趙構之間的搖擺和猶豫。 大宋苦錢引久矣,皇帝生辰要印一批、皇帝修院子要印一批、皇帝生孩子也要印一批。 關鍵是這趙佶還特別能生,截止到趙桓登基之前,已經有了二十八王。 趙佶特別喜歡修院子,修完延福宮,修艮岳宮,修完艮岳宮修萬歲山,錢引一批一批的印,不崩才怪。 趙桓堅持的銀根和錢引數量一致,防止擠兌,就是在恢復大宋朝堂信譽。 這個過程極為漫長和艱難,但是卻必須要做,若是大宋銀元和大宋錢莊崩了,那趙桓登基這幾年做的所有事,又回到了起點。 “官家調動了王稟回京,要不要讓他們乘船討伐鳥羽上皇?”李綱猶豫的問道。 趙桓瞇著眼看著李綱,探著身子問道:“王稟回京是參加春秋大演兵,一群旱鴨子你讓他們去海上打仗,這是要他們的命嗎?” “這建議誰跟李太宰說的?” 李綱瞬間明白了這個建議問題出在哪里。 大宋皇帝調王稟回京,自然是為了震懾某些人,而破解之道,自然是讓王稟不在京城,而倭國顯然是一個好去處。 “戶部侍郎鄭望之找的臣,他跟臣說起了錢荒之事,順嘴說了一句得有人討伐鳥羽,之后就提到了王將軍回京之事?!崩罹V擦著額頭的汗。 這個鄭望之張嘴閉嘴就是錢荒的害處,倒是晃住了李綱。 趙桓點頭說道:“又是這個鄭望之呀,他要是坑害我大宋軍卒呀!” “不過你最近的嗅覺不大靈光啊?!壁w桓對李綱笑著說道。 李綱久不在官家身邊,又沒有讀心術,自然不曉得官家最近的重心是在肅王、景王背后的人。 這一樁樁的事,安排的極為機巧,甚至連李綱都給瞞住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