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綱拿出了崇德王的札子,讓趙桓親自批復。 趙桓打開崇德王的札子,笑著說道:“這漢字寫的倒是周正。” “在倭國,學習漢字是一項比較風雅之事,而且多為勛貴所把持,百姓少有機會涉獵。年號也多取用詩經。”李綱樂呵呵的說道。 趙桓想了想在札子上寫道:“汝思屁飽腹?” “這樣是不是不太文雅?”趙桓寫完之后,略微有些后悔,但是在札子里,崇德王一直反復強調,只要三千精兵就可以幫他復位。 這不是在想屁吃,是在作甚? 李綱伸著腦袋看了看,搖頭說道:“不入起居注不歸正史。” 趙英立刻會意,囑咐左史,右史不亂亂說。 趙桓之所以如此不文雅的拒絕倭國的崇德王,完全是因為倭國最近一直在惹趙桓生氣,以為孤懸海外,就能躲得過大宋兵鋒? 而且,最主要的一點,趙桓以己度人。 作為一個皇帝,在大義上占了絕對優勢的情況下,面對政變,崇德王的表現可以用廢物來形容。 當初趙楷兵變,趙桓初來乍到,連趙英都不怎么認識的情況下,照樣全面勝利。 崇德王并非沒有沈從那樣的人物,平清盛就是一名悍將。 大皇帝系統可是介紹過平清盛的能力。 平清盛是倭國權力中心,由天皇轉向武士的開啟者,同樣是一個狠辣的獨裁者。 平清盛活的時候,平氏家族繁榮,多數基于此人個人非凡的能力,但是此人一死,整個平氏王朝瞬間崩塌,盛極一時的平氏家族即可敲響了喪鐘。 這樣一個狠辣的人物,要是用好了,別說一個飛鳥上皇,就是他們源氏一家子加起來,都不是此人的對手。 所以,趙桓才不會給這樣一個蠢貨三千大宋精兵,他的失敗,并不是失敗在沒有軍卒支持之上,而是他個人能力上,太過優柔寡斷了些。 趙桓行至文德殿,終于看到了辛苦操勞了多半年的李清照,李清照行了個禮,笑著說道:“官家經年未見,又俊朗了幾分。” “李宮正辛苦。”趙桓笑著讓李清照起來,李清照這多半年的操勞,飽受非議,趙桓也準備等江南水患平定之后,就把李清照從商部的事情里摘出來。 省的那些大宋朝臣們,一天到晚的陰陽怪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