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趙英領著李綱回到文德殿的時候,在趙桓耳邊耳語了兩句。 自然是將在李綱門前的事,說給了趙桓聽。 趙桓聽聞哈哈大笑起來,看著李綱這個一直想做道德圣人的人,也做不得了。 趙桓和李綱開始了一天的奏對,商量的是關于金國黑水司在宋朝活動,應該如何防范。 這需要定個章程出來。 當然還有那秘密處決的三千名黑水司的探子,他們的死,趙桓也給李綱通了通氣。 畢竟皇城司是內廷的編制,而李綱是外廷的,內廷辦的事,不需要跟外廷宰執吵鬧。 “朕決議明年開春升你為同門平章事,你意下如何?”趙桓看著李綱忽然說道。 李綱撓了撓頭,自己上書罵了一頓官家仁善,結果還撈了個升遷? 趙桓看著李綱不解的神情,笑著說道:“恃武者滅,恃文者亡,夫差、偃王是也。圣賢之于兵也,戢而時動,不得已而用之。” “你們文人指望著皇帝內圣外王嗎?怎么到朕這里就是仁善過頭了呢?” 關于為君之道,到此戛然而止。李綱沒有接趙桓的話頭,這事真的不適合當面鑼對面鼓的正面去說。 他又不是種少保,無后嗣而大功與江山社稷。 靖康二年到靖康三年的跨年,隨著水運儀象臺的報時和璀璨的煙花,平淡無奇的過去了。 靖康元年的跨年,金兵兵臨城下,逼得汴京百姓連年都沒過。 靖康二年的跨年,是在等待著王稟從山海關歸來。 靖康三年的跨年,顯然是過分的平淡。 而趙桓待在文華樓的城頭上,看著璀璨的煙花在空中盛開的時候,滿臉的笑意,自己做的事,不就是求個歲月靜好? 看似平淡的新年的背后,其實有大宋和金國特務機構,在背地里的交鋒,和域外戰士們拋頭顱、灑熱血的保衛著大宋的邊疆。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負重前行罷了。 趙桓帶著朱璉守歲,拜太廟,拜昭勛閣,拜安魂山,再到各值班的衙門口轉了一圈,最后到了安濟坊給小孩子們分了糕點。 算是結束了大年初一。 “這群文臣天天花樣倒是不少!過什么千秋節?虧他們能想得出來啊!”趙桓新年打開的第一本札子,就是垃圾。 他將這一本札子,扔到了垃圾那一類里。 千秋節,唐開元十七年,百官上書,以八月初五為唐玄宗誕辰,定此日為千秋節或天長節。 大宋也過這個節日,當然不是唐朝皇帝的誕辰,多數都是以在位皇帝的誕辰為日子。 也就是說,全國百姓一起給皇帝過生日!舉國同慶!是為國慶。 當初的趙佶,就把他的生日五月五日,定為了大宋的千秋節。 之后趙佶又覺得五月生人不祥,定為了十月十日,并將節日的名稱定為了天寧節。 趙桓了解到這一事實之后,總是覺得十月十日這個日子,也很不祥的樣子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