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趙構散了朝,他在思考如何做好一個皇帝,當然現(xiàn)在的任務是,如何當好一個吳王。 做皇帝并不會輕松,即使再無恥,也要稍微顧忌一下江山社稷。 他心里也不大愿意接受金國的冊封,他更希望能得到汴京他哥哥的冊封。 他雖然不要臉,但是接受金國的冊封,實在是太丟人了一些。 所以,他才稱王而不是登基稱帝。 他仔細想了想,想借著李椿的事,跟汴京趙桓那邊,緩和一下關系。 那第一步,也是他習慣了的套路,稱臣。 這不丟人,只要能當皇帝,稱臣就稱臣唄,反正石敬瑭當兒子都當了皇帝嘛。 他仔細想了想,才把札子寫好,然后命快馬,加快宋到汴京。 而趙桓收到趙構札子的時候,正在組織迎接岳飛回京的典禮。 趙桓不會忘記岳飛的貢獻,不管是邢州峽谷的阻截,拖延了完顏宗翰還有完顏宗望合并一處的戰(zhàn)略計劃。 還是拿下了雁門關,打開了整個河東路的戰(zhàn)爭局勢,還是到燕京路在大北關下,力阻完顏宗望,在平州灘余保住了糧道。 又有奪取榆關的功績,這足以讓任何皇帝側目的蓋世功勛,按照制度,岳飛才升到了中校尉一級。 原因就是岳飛本身的品秩太低了,這離封王還有十萬八千里。 但是品秩低點,并不代表岳飛的戰(zhàn)功不卓著,事實上誰都清楚,岳飛已經(jīng)成了大宋冉冉升起的宿將,沒有人能夠阻攔。 所以,盛大的歡迎儀式很有必要。趙桓也知道自己的統(tǒng)治根基就是那些依舊奮斗在邊境的軍卒,還有無數(shù)的無產農民。 所以,盛大的歡迎儀式,更有必要,可以表明自己支持武將、武人之心并沒有變。 趙桓準備歡迎岳飛的同時,收到了趙構的札子,別提多惡心。 他耐著性子打開了趙構的札子,倒是出乎意料的看到了趙構還是人的一面。 趙構請了三件事,第一件事還是希望趙桓能夠冊封他為吳王,這樣他就不登基稱帝,賭咒發(fā)誓讓人不得不信以為真。 趙桓沒有相信。 騙鬼呢? 第二件事,趙構請他的母親,也就是請韋賢妃去臨安頤養(yǎng),盡孝。 趙桓信了。 因為趙構在正常的歷史線里,也是將議和之后,從金人手中要回了自己母親的骸骨。 至于趙佶的骸骨,趙構既沒有守孝,也沒有打開棺槨,但是對于生母,他足夠的尊敬。 這一點不管是出于希望養(yǎng)子孝順,還是真心實意,都是值得肯定。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