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惟服圣命。”李綱拜服道。 李綱覺得自己的官家的有些想法,非常有趣。 比如這個不簽訂任何停戰、或者議和的協定,選擇單方面罷兵的事,就很有趣。 這世界總是有很多很多的規矩,簽訂議和條約,停戰條約,就是在戰后進行總結。 但是官家,就是不議和!明明白白的告訴金人,朕還要打! 李綱從文德殿出來的時候,總覺得心神不寧,心緒不定的時候,所以在宣德門前,讓自己的老仆人先行回太宰府邸。 而他兜兜轉轉來到了相國寺附近的小院,那是他當初進士及第之后,家中資助他在汴京的落腳的地方。 據說旁邊就是蘇軾蘇太師的住所。 庭院幽深,寬大的梧桐樹遮蔽了整個庭院,因為李綱搬離這里,這里也少了人的打理,看的有些蕭索。 他拍打石凳上的灰塵坐在了凳子上,看著梧桐樹枝頭的烏鴉發呆。 “這群鳥雀還挺會挑地方的嘛,知道這里出了個太宰啊。”李綱自嘲一句,但是他不準備驅趕烏鴉。因為烏鴉在大宋是福氣的象征。 李綱呆坐在石凳之上,他也終于知道了自己為什么心緒不寧。 今天在朝堂上,李綱清楚的知道自己站錯隊了,其實他在跪下來的那一刻,就在等待著官家怒斥,然后罷官、離京。 但是李綱必須要讓官家知道現在真的不能打下去了。 不是錢糧不濟,汴京城還有一年半的存糧,官家也一直在用自己的內孥填補著軍陣的虧空。打還是能打的,再支撐個一年半載才是極限。 也不是大宋軍卒厭戰,李綱沒有看到有任何一絲一毫軍卒的懈怠。 當然現在的軍卒,已經不是那群廢物禁軍,而是以捷勝軍、永定軍為主的北地兵卒。 他們對建功立業的渴望,讓李綱都有些膽戰心驚,唯恐官家封無可封,賞無可賞。 他李綱也不是基于祖宗之法重文輕武來惡心武將,他還沒那么閑,也沒那么不懂事。 他必須要讓官家知道,河北東西兩路,太宗皇帝挖的坑,該填了,太宗皇帝在太原毀掉的晉陽,該建了。 萬一戰事不順,那新收復的云中路被金人攻克,那寧武婁煩入太原,還是陷入滅國之危。 所以李綱才會在朝堂中,公然與官家站在了兩個隊里。 只是李綱非常奇怪,官家的想法總是天馬行空,兩個涇渭分明的隊,三言兩語,最后變成了一個隊。 或許,本身就與官家站在一個隊里,那就是休養生息。 李綱的想法是罷兵言和,而官家的想法是停兵來日再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