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乃是開封少尹,李若水。 “李太宰,官家幾時歸京啊!我這開封府的監牢,人滿為患,沒那么多地方啊!”李若水焦急的問道。 最近開封府的監牢直接塞滿了人。 有汴京宮城內的宮人的家人,也有參與到將門進京之事的各級官員。 程褚帶著察子們,在汴京城里鋪開,尋找著漏網之魚。 每天開封府的監牢,都會塞進去新的涉案之人。 “官家的批復是流放那些未曾直接參與到將門起事的官員,證據確鑿參與將門入京之人,還有宮人家屬,凡是依附將門的人,不管是否是進士第,集中梟首棄市即可。”李綱臉色嚴肅的說道。 “必須要進行清理,否則官家回京之事,汴京依舊是亂糟糟的成何體統?但是官家的信中也是反復強調,不得強行牽連,連坐。引得汴京城不必要的恐慌。” “凡是梟首之人,要慎重,必須保證證據確鑿。同時案卷、證物、證人保留妥當,官家回來要查閱。”李綱對李若水下了要求。 如果牽連甚廣,那制造的就是詔獄,會讓整個汴京城人心惶惶。反而會引得騷亂。 誅首惡,而不連坐。 李若水連連搖頭,疑惑的問道:“鍘刀一起,人頭滾滾啊。不過進士第之人也要梟首嗎?這不符合祖宗之法啊。” “祖宗之法大概是要有大的變革了,按官家的意思辦吧。”李綱搖頭說道,官家在關中、河東路、云中路把祖宗之法的尾巴根都給拔了。 再談祖宗之法,恐怕沒有了根基。 “那就請太宰行印,將官家的信制成圣旨吧。”李若水請詔。 事實上,大宋的皇帝并非言出法隨,也不是每句話都是圣旨。 每一道出自宮中的詔書,都要太宰行印,才會制成圣旨詔書,傳到各地。 之前的少宰吳敏被趙桓砍了腦袋,太宰李邦彥直接被送進了金營談判,這個時候的趙桓制作詔書,都是用兩個印,一個是大璽,一個是太宰印。 李若水奉詔而行,看著圣旨的內容,搖頭說道:“官家還是仁義啊。” 在圣旨中,趙桓反復強調此乃將門愚蠢行徑,大宋朝堂不可愚蠢的將此事擴大,借將門謀反,行黨爭之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