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麻煩?”趙桓皺著眉頭,思考著。 契丹人全殺了做封土?這樣不好,不符合和諧社會核心價值觀。 也不利于大宋中興,更不利于大宋的發展需求。 趙桓為什么要拼死拼活的打下大同府? 這里的戰略意義很大,但是其經濟意義,也不可小看。 別的地方的煤礦,大家都叫做煤礦,只有大同的煤礦,叫大同煤田。一字之差,決定的是開采難度的不同。 大同煤田,從南北朝時期,就已經被開發,一直用到后世時候,大同煤田的最上層的煤田才被徹底掏干凈。 大同煤田,大宋又一顆強而有力的心臟啊! 沒有煤炭,他拿什么搞蒸汽大宋? 沒有優質焦炭,他怎么搞優質鋼材,怎么打造鐵血新宋? 沒有燒焦,他怎么開啟化工產業的大門? “種少保,陪朕走走吧。趙都知,把朕的大駕玉輅拉過來。”趙桓大聲喊著。 趙桓看著大同盆地的曠野,大同、懷仁、山陰、左云、右玉這一大片的曠野,一片荒蕪,沒有任何麥田,還有些動物盤桓,趙桓甚至看到了狼和老虎在這片地域狩獵。 “咱們大宋呢,都是群過慣了好日子的百姓。他們不愿意做金人的簽軍,就往南跑。朕知道他們苦,他們難,他們沒辦法。朕不怪他們。但是這大好的大同府,本來應該是青青麥苗。” “可是這地不耕種著實荒廢了。朕打算讓絕大多數禁軍全部退役,變為庶民,做預備役,把他們的分的田,就分在大同府附近。種少保以為如何?” 趙桓決定將龐大而臃腫的禁軍化為庶民,地有了,可以分。 禁軍戰斗力的孱弱的根源在于國策的失誤,各大軍路收攏四處流民和失地農民,臉上刻字,做賊配軍。 目的就是防止他們活不下去,鋌而走險,威脅皇權,可是這等流民組成的軍隊,能有幾分戰斗力? 事實上,他們就是一群農民,還沒甲,就帶著一把武器,稍有不慎,就是個死。 “是此戰立功禁軍,還是天下禁軍以此為常例呢?”種師道問道。 這個問題好啊! 趙桓搖頭,自己連特么京城都回不去,這大宋,自己還是皇帝嗎?自己還能做主嗎? “以此為常例。解散了吧。是時候進行軍改了,再不改,咱大宋就完了。”趙桓點頭,以此為常例,精兵簡政。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