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綱臉色非常嚴肅的問道:“皇后娘娘,臣問的是官家于河東路駕崩,皇后娘娘可知道內情?” 朱璉臉色一沉,怒斥道:“李太宰!卿作為大宋宰相,眼下官家死于邊事,正是社稷之危難之時!你不思如何匡扶少主,居然領兵入宮,到底居心何在!” 李綱茫然,不是她偽造的嗎?官家真的死了嗎? 朱璉猛的站了起來,指著李綱大聲問道:“官家崩于邊事,朝堂上下無不惶恐,李太宰應該思忖如何應對河東戰事,應該思忖如何應對朝堂亂局,應該思忖如何扶太子登基,應當思忖如何扶回官家靈柩,而不是領兵逼宮!難道你也想學那章惇,身著冕服,廢立皇后,另立太子不成?!” “主少國疑,非我大宋之福,而你李太宰居然帶兵入宮,安有對大宋之忠乎?卿等不欲官家入英宗廟乎?” 李綱站的極為挺直,仰頭說道:“官家崩卒的十分蹊蹺。臣,懇請皇后,待我行金牌加急詢問了河東路諸將,再議不遲!” 朱璉皇后看似眼里的斥責,在李綱眼中盡然是色厲內荏的窘迫和恐懼。 看著她信心十足,其實不然。 “現在各關隘都已經閉關,于河東路的聯絡已經完全中斷了。非是我不愿,而是太宰絕對不會獲得任何關于河東路的消息了。”朱璉皇后搖了搖頭。 這是將門做的事。 李綱怒目圓瞪的問道:“那皇后娘娘能告訴臣下!這官家戰死河東路的消息是從哪里來的嗎?” “吾不知。”朱璉嘆氣。 李綱更加生氣的說道:“那就是妖言惑眾!應該昭告天下,以正視聽!天子駕崩天下惶惶,與國朝不利!” 朱璉看著李綱目光炯炯的說道:“與國朝不利!此大難之際,李太宰更應該思忖如何定國,而不是在這帶兵逼宮!你是官家托付的輔國大臣!你今日之所作所為,可曾有半分對得起官家?” “太子年幼,且未曾觀政,而我大宋當下勢如危卵,李太宰應該幫吾,應該幫太子,幫幫這天下!你怎么可以辜負官家對你的信任!眼下最重要的,當然是扶太子上位,由吾臨朝稱制!否則,主少國疑,非我大宋之福!” 朱璉口中說得堅決,但是神色之中有些難掩的焦慮和惶恐。 恩?李忽然注意到一個小的細節。他一瞬間全懂了。 李綱俯首拜別說道:“過多饒舌沒有任何作用。臣這就奔河東路而去。要是官家真的戰亡,臣就是拼了全力,也要扶靈柩歸京。” “要是官家無礙。等官家出關之時,就是將門覆滅之日。” 李綱扭頭看了一眼宮中的宮女和各色太監,搖頭,這漏的跟個簸箕一樣的大宋皇宮啊。 李綱走出了延福宮,在一明一滅的光亮中,混著轟隆隆的雷聲,離開了皇宮。 朱璉皇后是將門之后,她不值得信任,這是李綱最開始的想法。 李綱不愿意輕啟戰端,讓大宋陷入內亂之憂慮。也沒有和朱璉皇后撕破臉皮。 朝堂上腹背受敵,受些委屈,李綱并沒有怨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