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歷史事件提醒:兵不強,不可以摧敵,國不富,不可以強兵?!? 【凡人主之所以勸民者,官爵也。一級公士,二上造,三簪裊,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 停!我研究過的好不!不用你提醒。 趙桓非常硬氣的打斷了系統的歷史提醒,他只是沒有將兩種結合在一起而已! 【……】 趙桓沒有理會系統,而是在思考種師道所言的內容。眉頭緊鎖著。 六等二十級兵制,軍功爵二十級位制,真的是越看越像,四,十,十九分水嶺都是一樣…… 不能再繼續想下去了,再想去,怕是要出事。 “一到四級為士,五到九級為夫,十到十八級為卿,十九至二十級為侯。勞大者其祿侯,功多者其爵尊。”趙桓沒有回答種師道的問題,反而繼續推著種師道前行,不斷的說著自己的內心想法。 兵制變革,并不是馬上就要實行的,最少要等到戰后,才有實施的可能性。 軍功爵均田一定會產生世家,這一點趙桓早有預料。 不過藩鎮出現與否,就得看朝堂對地方的掌控了。 藩鎮這個成因太過復雜,趙桓始終認為,唐末藩鎮的出現,還是地盤太大了。 這行軍路上,再不寂寞,趙桓總是和種師道一天一天的交談著,兵制的變革也越來越完整。 而種師道的扎子內容也越來越多。 種師道越來越欣賞這種制度,雖然還有一些地方不明白,可惜時間不多了。 年歲越大,人的覺也越來越短。 很多時候,趙桓都能看到種師道房間的燈,能亮到子時,次日五更天起床的親事官,總能看到轉椅上的種師道,手里捧著一個扎子,偶爾還會仰頭大笑。 在新的紙上寫寫畫畫。 快馬的傳令兵的各州府縣不用覲見的命令后,趙桓的行軍也順利了不少,偶爾會有快馬傳信,一些朱璉和李綱無法決定的事,趙桓都會細細考量之后,再做決定。 趙桓極為意外的是趙佶居然向汴京寫了一封回書。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