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官家想好用用什么兵制了嗎?”種師道問道。 “斬一者,爵一級,欲為官者,為五十石之官;斬二者,爵二級,欲為官者,為百石之官。官爵之遷與斬之功相稱也。” “其戰也,五人束薄為伍,一人羽而輕其四人,能人得一則復。” “將,短兵四千人。戰及死吏,而輕短兵,能一則優。能攻城圍邑斬八千已上,則盈論;野戰斬二千,則盈論;吏自操及校以上大將盡賞。” 趙桓說完眨著眼看著種師道。 種師道一愣,這分別選自了韓非子的定法,商君書境內篇等內容。 說的都是一個東西,就是秦朝的軍功爵均田制度! 新帝居然從舊紙堆里掏出了這個東西出來! 戰功與敵級掛鉤,一人頭就是一個功,爵進一級。 而且還有戰爭為五人一組,如果一人戰死,其余四人受到處罰,如果更多人戰死,就會受到更大的懲罰,輕則流放,重則處死。 如果可以梟一名,則可以抵消一名戰損。 如果將官戰死,衛兵要受刑罰,如果衛兵中有人能夠得到敵人一顆級,就可免除刑罰。 軍隊在攻城圍邑時如能斬殺敵人八千以上,野戰時如能斬殺敵人二千以上,就是全功。凡立全功的部隊,就對全軍進行賞賜。 軍功爵均田,又要蘇醒了嗎? “設鄉四老,縣四老,州四老,府四老,路四老。至年終,路四老上書言事。”趙桓又說了一句,看著種師道,等待種師道的回應。 種師道皺著眉頭問道:“官家,三老制度為前漢舊制。可是這四老何解?” “與前漢的舉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帥眾為善,置以為三老,鄉一人,擇鄉三老一人,為縣三老。官家的四老和前漢的三老制,有何不同?” “前漢廣開言路,還設過國三老,不知道官家如何看法?” 趙桓左右看了看說道:“路四老可言國事。這就是不同的地方。國四老現在不成熟。” “四老之中,增設的這一名鄉老,為退役軍卒、將領專有位置,但凡立功傷病者、年滿退役者,皆可為鄉老。負責檢點丁口、收稅賦、查路引、風聞言事。” 風聞言事!種師道的眼神都變了! 這個新帝這一套,根本不是軍功爵均田征兵制! 而是一種從未見過的兵制! 雖然其核心依舊是軍功爵那一套,可是其結果,已經生了變化。 最后的軍卒退役成為天子爪牙,風聞天下,天子對這個天下的掌控力,將從縣,延伸到鄉,延伸到村寨。延伸到這個國家的每個角落。 當然這種狀態,要很久才能實現。 而且極其難以把握。稍有不慎,就是國朝傾覆。 “官家,此制來源于何處?”種師道問道。 趙桓想了想說道:“來源于紅……咳咳,來源于舊紙堆了。從漢制里面刨出來的。晾了晾曬了曬,拿出來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