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總不能明明白白的告訴新帝吧。 皇帝很信任他,這讓他很慶幸。 但是他必須跟著新帝一起,即使皇帝不說,也是他該做的事。 “官家,臣也覺得,還是讓種少保陪著官家一起去吧。大不了等大駕玉輅回來,讓種少保坐著大駕玉輅,免些顛簸。”李綱也勸說道。 李綱知道種師道的意思,種師道是不想讓新帝猜忌,也不想有野心橫生的條件。 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 現在的種師道只求在自己天年之后,留下美謚。 這種監國之事,他才會不參合,讓寫自己的史書上,留下污名。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私心,這就是種師道的私心。 “老臣也想看著韃虜四散狼奔而逃,大宋將士復我國土的景象。請官家準許。”種師道再請。 趙桓這才有點反應過來,這種師道的意思是,這監國一個監不好,就變成了謀反?一個監不好,就成了千古罪人? 他看著老邁的種師道,嘆了一口氣,何嘗不是種師道不放心自己在前線瞎指揮,玩瞎了一把好棋呢? 只是,種師道去,自己還去干啥? 太原城少個鎮場的人物,種師道完全可以震懾全場,誰敢不從啊! 只要他到了太原,不就行了? 自己還去那干啥? 他陷入了一種循環之中,自己去,種師道必須去;種師道去,自己不必去;但是種師道去太原,是因為自己也要去,才不得不去;自己不去,種師道沒有一定去的理由;自己派他去,他又以年事已高拒絕;自己去,種師道必須跟著去…… 這當皇帝,有些麻煩了呀! 趙桓終于明白當一個皇帝,多么為難了。 他也有點理解,為何御駕親征為何只有開國皇帝才能干了! 后面這些皇帝,不僅僅是不具備那樣的武功和軍事實力,就連政治方面,也很難安排。而且這輔國之臣都找不到合適的人。 種師道瞇著眼看著趙桓等待著他的決定。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