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臣有一人推薦,名為何栗,剛正不阿。曾因為上書彈劾王黼十五罪狀,前后七次上書太上皇,言之有物、證據確鑿,王黼的朋黨胡松年、胡益等人,盡數被貶斥。” “以徽猷閣待制知泰州,此人辦事有力,一心為國。知泰州之時,也是政清人和。此次開封城有難,此人從泰州率一萬步卒,披星戴月,于昨日就到了開封城下。” “何栗本就是知州,率泰州義軍前來勤王,收編勤王之兵也更方便。”李綱當然也要給皇帝一個解決的方案,自己總不能推了擔子,留給皇帝個難題。 “何栗?宣其進殿。”趙桓想了想。 李綱的確忙的不行,就是軍器監那一大堆事,就夠他忙活的了。 總不能一個人好用,就朝死了用。 真的累死了,那一大攤子事,誰來負責? 何栗進殿三拜九叩,口呼萬歲。這是禮儀,趙桓登基傳揚天下,本來知府一級官員都要進京參拜,但是趙桓這個登基,是趙佶禪讓來的,十分倉促。 這第一面還是要跪的! 趙桓興致勃勃的打量著他,周正的國字臉,一臉的剛正,身上的一股正氣撲面而來。 【何栗:徽猷閣待制、知泰州府,政和五年狀元,歷官秘書省校書郎、御史中丞、泰州知府。汴京城破,被俘陷于北廷,絕食而亡,死前留下決絕詩一:念念通前劫,依依返歸魂。人生會有死,遺恨滿乾坤。】 【歷數北宋朝堂被俘大臣,有孫博保欽宗太子而亡、李若水怒斥敵酋,被割舌而死、何栗不仕金廷,仰天大慟,不食而死,年僅三十九。】 【為官干練、政績卓著、恪盡職守、不畏權貴,治世之臣。】 【忠誠度6o/1oo,對大宋忠誠度1oo/1oo.】 又一個對大宋滿點忠誠度的忠臣啊! 趙桓看著何栗的履歷,現他曾經多次彈劾王黼。 彈劾王黼的時候,他只是一個御史中丞,一個諫官。 王黼呢?作為蔡京這一系的話事人,任尚書左丞的王黼,想要制裁何栗,簡直易如反掌。 但是何栗依然前后七次彈劾王黼,并且干掉了王黼一大堆的朋黨,戰斗力極強。 當然彈劾權貴也不是沒有代價,他也因為讒言被貶斥川蜀任遂寧知府,遂寧已經到了大宋疆域的邊緣,僅次于貶斥瓊州了。 不過只要是金子,總會光,在遂寧做知府的時候,因為實在是政績太過耀眼,連在朝堂上只手遮天的蔡京,也不得不匯報他的政績,何栗被再次啟用。 自古以來,我們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人的脊梁啊! 趙桓每次看著這些忠臣都不自覺的想起這句話,這些人就是奮不顧身忠貞的代表,因為他們,所以有了脊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