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 珍饈-《花瓶女配開掛了》
第(1/3)頁
佛母誕日歷來的習俗,都是要給佛母供奉美食。
相傳壽山孔雀佛母娘娘生平最大的愛好,便是美食,信眾供奉除香火外,上供的美食也十分有講究。
京里每年到這個日子,要先遴選長壽的老人家,有福氣的貴婦人,提前在佛母廟焚香祝禱三日。
到了正日子,她們領了佛母法旨,從佛母廟出來,沿途徒步下山,給信眾們賜福。
佛母她老人家會注視這些有福之人,而且時常神魂降臨,借他們的肉身,以肉身品嘗美食。
所以這些人每次登十里山,吃的總比尋常要多上不少。
“一路上徒步走路,還得下山,在佛母廟吃不好喝不好的,肯定又渴又餓,吃得多再正常不過了。”
戚芳齡小聲嘀咕,可視線還是隨著眾人的視線向上探望,顯然對這件事十分關注。
楊玉英自己不怎么在意,卻也知道,佛母誕日在京城是相當重要的節日,京城里哪怕平時不信佛的人,此時此刻,也希望能沾一沾福氣。
好些人家花樣百出地做美食,要是自家的食物能讓這些全福奶奶們看中,那簡直能開心一整年。
山上時不時傳來陣陣歡呼聲。
“天啊,快看,今年的全福奶奶是燕王妃為首。”
前面忽然傳來幾聲驚叫。
戚芳齡頓時閉上嘴,面頰通紅。
燕王妃出身江南方家,是個在骨子里寫滿了儒雅文氣的女子,又有俠義之氣,自成為王妃以來,做過好幾件了不起的事,可謂美譽響京城。
有一年斡國使臣赴京,欲求娶公主,好永修兩國之好,有些大臣犯了毛病,說公主既享天下供奉,自該為國出力,遠嫁斡國聯姻,那是公主的責任。
這話剛一傳出去,燕王妃就急了,守在宮門前把說這些話的大臣們暴打了一頓,言道——公主,王爺們是受了天下的供奉,為國出力自是應當,哪天需要公主上戰場,便是戰死沙場,那叫為國犧牲。
“現在你想把公主送給敵國,還口口聲聲什么責任?公主要是腦子抽筋,許嫁敵國,才叫資敵吧!你這人腦子這般有病,如何能站在朝堂上?”
那位官員被打得暈頭轉向,氣急敗壞,又說什么他要有適齡的女兒,也愿意把女兒獻給陛下,由陛下認為義女,送去聯姻。
這話再一出,燕王妃又是一頓爆錘,這回真是差點把人打死。
要不是燕王就在附近,趕緊過來攔下了妻子,恐怕大順朝就真要出一位,在宮門前打死官員的王妃了。
燕王也會說話,當著這倒霉官員的面罵他陷君王于不義之地。
陛下拿臣子的女兒和親敵國,難道還不是不義?
從那之后,燕王妃一戰成名,不過是毀譽參半,好名聲壞名聲都差不多。
不過,燕王妃性情疏闊,心地也不錯,腦子還聰明,又做了好幾樁好事,還曾有過救駕之舉,現在她年紀大了,越發慈悲,很少再和什么人起沖突,那些壞名聲漸漸隱去,如今提起燕王妃,滿朝稱贊者多。
舊事不必提,現在十里山前的少年少女們,反正對燕王妃那是崇拜有加,聽說她是全福奶奶,都興奮的不成。
很快,就聽說燕王妃都吃了什么,享用了什么,到是沒太多規律,有豪門世家精心烹飪的美食,也有尋常百姓獻上的普普通通的窩窩。
燕王妃帶著人淺嘗輒止,一路不停,但凡稍稍駐足吃點東西,消息馬上便傳揚開來,被選中的人家也是特別歡喜。
不多時,前頭就傳了消息下來,林依依準備的美食也讓全福奶奶們嘗了嘗,還有人贊了句精致。
雖說燕王妃沒動筷子,但這也算沾上了福氣,靜山伯府上下人等十分開心。
沒過一會兒,林依依便令丫鬟捧了食盒,親自奉給家里人吃,也給戚芳齡和傅香香送來了一份。
戚芳齡瞪著食盒里的一片‘翠竹林’,眼睛鼓鼓的,大口大口地吸氣,氣得不行。
楊玉英到是嘗了一點,不說寡淡無味,但著實配不上這賣相。
“火候過了,調味有些地處過重,有些地處又過輕。”
這種蒸食做得好,自然也有獨特的風味,可再好的滋味重復蒸個幾次,能維持住外表的鮮亮就算是好,還想特別好吃,真是非神廚而無此本事。
戚芳齡聽了這話,心中才稍稍好受一些。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林县|
茶陵县|
丰台区|
高平市|
澄城县|
岳阳县|
石景山区|
田阳县|
阿拉尔市|
仙桃市|
阿克苏市|
元江|
绥棱县|
桃源县|
宁明县|
久治县|
集贤县|
迁安市|
辽源市|
茌平县|
弥勒县|
洛南县|
拜城县|
海原县|
格尔木市|
乌鲁木齐市|
滁州市|
宜阳县|
克拉玛依市|
石景山区|
通江县|
金堂县|
和平区|
合江县|
海伦市|
康马县|
新野县|
马鞍山市|
清苑县|
镇远县|
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