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最前面四個家丁放著炮仗,隨后四個丫鬟提著大紅燈籠前行,再接著就是兩個老人提著鑼拿著鼓,沿途打打敲敲。徐晨騎馬在前跟著,八人花轎在后,花轎后面還有人拋以四色糕點為主的點心禮盒。 附近的村里婦女見到了,都極其羨慕黃鶯兒,自己曾經(jīng)嫁人時,何曾有過這種場面? 許多孩童跟在花轎后面,撿取拋下的點心禮盒。 坐在馬背上的徐晨,感覺這一切都是那么虛幻,仿佛都像假的一般。 是啊,自己來到這里已經(jīng)一個月了,從未有過這種感覺,甚至自己跪拜蕭偉風認親時,我都不會有這種感覺。然而現(xiàn)在,自己似乎有了歸屬感? 在鞭炮聲與歡呼聲中,徐晨也到了黃有為家門口,畢竟黃家村本身就不大。 徐晨也不下馬,因為會有喜娘持著迎書去叩黃有為的門,請新娘出來。 其實當中還有個流程是,新娘得連續(xù)三次拒絕上轎子,表示對家里人的不舍與留念,寓意不能忘記哺育之恩。 黃有為的老婆開門后接過迎書,笑著說等會,因為還要喂新娘吃“上轎飯”,原本這事也是母親對女兒做的事,現(xiàn)在也得黃有為的老婆代替。 沒等多久,就見黃子岳那孩子背著黃鶯兒出了家門,黃鶯兒身穿紅色嫁衣,頭上蓋著鳳冠霞帔,看不清模樣。 本來該是女方家庭的兄弟姐妹背著出嫁的人上轎,可惜黃大山家只有他與黃鶯兒兩人,所以背上轎子這件事也得由黃有為家的孩子代替。 黃子岳將黃鶯兒背上八人花轎上,便跟隨著轎子準備一起回去,因為他現(xiàn)在代表著黃大山家的孩子,得送轎。 黃有為家的幾人開始放炮仗,迎送新娘出嫁。 一行人開始掉頭回黃大山家,回到黃大山家門口后,跑出來一個小女孩,年齡不到六七歲,她是“出轎小娘”,專門迎新娘出轎的。 徐晨也下了馬兒,將韁繩給附近的下人后,就見黃鶯兒頭戴著鳳冠霞帔出了轎子,手搭在出轎小娘的手上。 緊接著就有下人拿著紅色的彩球綢帶遞給徐晨,徐晨接下,另一邊則交到黃鶯兒的手上。 黃大山家門口站著專門服侍黃鶯兒的兩個丫鬟,兩人各捧著龍鳳花燭,她們引導(dǎo)著徐晨和黃鶯兒進會客廳。 徐晨執(zhí)著一邊的紅色彩球綢帶,帶領(lǐng)著黃鶯兒走,黃鶯兒一旁有小娘攙扶著,倒也不怕摔倒。 引領(lǐng)到會客廳后,便開始拜堂儀式。 黃大山坐在主位上,望著自己的女兒與徐晨,感慨萬分。 徐晨與黃鶯兒跪下后,有人帶著茶水上來,兩人拿起后敬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