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如果合理,但并非最好,那么他也不會強求。如果的確還有不足的地方,他可能會稍微提點兩句。更多的時候,只需要一個‘準(zhǔn)’字即可。 “解決了?”不到一個時辰,面前的這堆文件,就已經(jīng)被他處理完畢。 這并非意味著事情已經(jīng)結(jié)束,只是他這邊已經(jīng)結(jié)束。一天工作一兩個時辰,剩下的時間都是自由時間……嗯,這才是生活! 至于下面各掾吏,各官員是否因此忙得要死,就不是他需要顧慮的。 人不夠,再招募就是,這年頭,想當(dāng)官的人太多,這不之前就眼巴巴跟過來十幾個,不為難為難他們,還真以為想在自己這邊混飯吃,是那么容易的? 隱約想起以前看過的一部叫做《開創(chuàng)盛世》的古裝劇,里面的封德彝在隋朝混得如魚得水。投了李世民之后,混了個高官,卻沒辦法適應(yīng)李唐這邊的政治制度,以前的花招和手段都用不上,于是處處碰壁,最后郁郁而終。 臨死前在病榻上,對李世民那句‘大唐的官,太難當(dāng)了’,如今劉韜還記憶猶新。 大唐的官難當(dāng)?還是前朝的官,沒有辦法適應(yīng)新朝的制度?那些和自己起家的老伙計,見證了自己從無到有的輝煌,也逐漸適應(yīng)他的辦事風(fēng)格。 偏偏這些半路來的,可能會覺得一切都很別扭,很不適應(yīng),或許因此辭官也有可能。 劉韜沒打算為難這些人,只是隨著時間過去越長,這個情況估計會越嚴(yán)重。正因為這樣,他覺得,其實沒必要太相信所謂的三國人才。 除非他們的適應(yīng)能力很強,能適應(yīng)這種從未見過的政治模式,甚至還因此更進一步。這部分人肯定有,但并不多,更多是黯然辭官。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某人,說不定最終連官都不知道怎么當(dāng),那可真算得上是諷刺了…… 相對來說,在自己治下長大,然后從小接受他的理念,理解他治政風(fēng)格的士人,或許才能真正跟得上他的步伐。真正經(jīng)歷了這些,才明白‘再窮不能窮教育’簡直就是真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