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函谷關頗為雄壯,光城墻就有五十余丈之高,更架有許多危險戰爭武器在上面,遠遠看去,只覺得似乎有一頭遠古兇獸正盤踞此地,散發著一股戰爭的崢嶸氣息。 而在函谷關之外數千里處,有一老者騎著一青牛自東方而來。 老者須發皆白,面色卻出奇的紅潤無比,他一身陰陽道袍,頭上扎了一髻,頗有種仙風道骨的氣質,身邊有一青色道袍的道人負責牽牛。 兩人緩緩向著函谷關的方向而來,正是李耳與釋迦牟尼了。 而李耳座下的青牛,確實是先天跟腳的青牛,這也算是他道家的坐騎,雖然遠遠比不上青玄,但到底也算是一個不錯的坐騎了。 他們此時自東方而來,往西方而去,途徑函谷關。 圣人出行,紫氣東來三萬里! 函谷關守將尹喜趕忙拜見太上,這可是圣人,見上一面可是不得了。 李耳在函谷關逗留了數日,便繼續西行,前行之前,還留下了一篇道家著作,《道德經》。 …… 人間界,函谷關。 在函谷關逗留了一小段時間,留下了道教道經《道德經》給尹喜之后,便是離開了。 尹喜也是靠著這一部道家著作,日后有自己的機緣造化,也成為了一方高手,立了一方大勢,威震一方。 不過這些,與李耳和釋迦牟尼此時,沒有太大的關系。 …… 李耳和釋迦牟尼出了函谷關之后,便是繼續向西行去,這日,兩人轉入了地仙界,來到終南山處。 李耳和釋迦牟尼在終南山暫住下來,于南山不老松下講道,在終南山后山清涼山上講經,樓觀臺上煉丹,日子過得很是瀟灑。 終南山玉柱洞的云中子聽聞此事,也經常前來聽道,畢竟李耳乃是自己師伯的分身,自己去聽講也無甚大礙,畢竟算是自己人。 “嗡!!” 李耳此時的講道,是為了最后的安排,也是為了讓釋迦牟尼可以在立教之后,徹底進入后期之境才如此安排的,也算是給他最后的機緣了。 …… …… 第(3/3)頁